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香菇”是这样炼成的
  • 发布时间:2021-12-31 09:1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图为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生态香菇种植基地。(随州日报全媒记者李文军摄)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桂运东 许享红 刘诗诗

随州香菇,世界品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理事长李玉说:“世界香菇看中国,中国香菇看随州。”  
  2003年至2020年,随州香菇出口连续18年位居湖北第一、全国前列;带动随州农产品出口12年位居湖北第一。据商务部门预计,2021年随州香菇出口将突破7.5亿美元,仍将是湖北第一、全国前列。  
  40多年探索与发展,随州香菇从“大山深处”走上“全球餐桌”。  
  随州建成了引领中国、世界瞩目的香菇全产业链:菌种繁育—制棒机械—标准种植—科技加工—仓储物流—出口创汇,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融入了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动脉。  
  随州香菇,生态品质。  
  随州,“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  
  随州,“全国重要香菇加工出口基地”,首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出口食用菌专业型示范基地”和“全国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拥有“全国区域公用品牌‘随州香菇’”等一串“金字”招牌。  
  11月28日,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上,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高茂林说:“随州已经成为特色鲜明、优势聚集、市场竞争力强的食用菌优势区,随州香菇在全国的领军作用突出。”  
  随州香菇,得天之赐,得地之灵,得人之和,得政之惠。随州南北交汇,气候温和,适宜种植香菇。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在随州“植五谷、尝百草”,菇乃百草之一。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在随州千百年传统种菇基础上,播下科学的种子,开“菌丝”栽培香菇之先河。随州历届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支持香菇产业持续发展。  
    “龙头”带动,科技赋能“高质量”  
  “新冠”疫情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随州香菇产业何以逆势增长?  
  “龙头”引领,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随州香菇全产业链完善和创新蜕变。  
  截至今年11月底,随州有185家香菇企业。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即湖北裕国菇业、品源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  
  裕国菇业拥有全国首家“香菇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企业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工厂化定向出菇技术,实现“从地面到屋脊”的立体化种植;智能分拣机,每小时能甄选香菇1万朵。该公司董事长雷于国介绍说:“精深加工智能生产线,从香菇中提取多糖、多肽等产品,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裕国菇业先后与中国著名企业“无限极”、“周黑鸭”、“老干妈”等合作,融入科技和时尚生活元素,开发出休闲食品、厨房调味、营养保健三大系列20多种新品种。  
  品源公司万吨调味品智能化流水线,一天能炒制100多吨香菇酱,一分钟有400罐香菇酱下线……从2016年起,品源公司走上科技创新之路。公司董事长罗圆说:“以前,把干香菇选一选就卖出去,没什么技术含量,现在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新品,打造品牌,提升了竞争力。”  
  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随州香菇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一批优秀香菇生产企业,原木童农业、山之珍食品、鹏来食品等奋力赶超,纷纷开发科技新品,香菇浓缩汁、香菇酵素、香菇脆等数十种即食品、保健品,深受市场青睐。  
  龙头企业产品升级,带动了上游育种、制棒、种植各个环节企业的升级换代。  
  菌种是香菇产业的“芯片”。目前,随州有83家规模化菌种厂,是“全国最大的香菇菌种生产基地”。耀兴大海、长久菌业、宝蕈等菌种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培育优化新菌种,为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产业转型升级,对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  
  食用菌机械成了“香饽饽”。湖北鸿齐自动化技术公司拥有29项实用新型专利,总经理李辉在全省率先研发生产出“全自动食用菌套袋装袋机”,解决了人工套袋装袋操作效率低且有安全隐患的问题。  
  目前,随州有16家食用菌机械生产企业,拥有发明专利50余项,年产食用菌生产机械1万多台,销往全国各地,出口到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国。  
    生态优先,绿色转型“高品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资源禀赋”为发展“赋能”,谱写香菇产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品质答卷。  
  随州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15%。丰富的栎木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随州香菇生长的良好环境,成就了随州香菇的极佳品质,天然、绿色、无公害是随州香菇的标签。  
  随州年种植香菇3亿多袋,全市30多万人靠香菇产业“吃饭”,2020年香菇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  
  长期以来,随州主打“生态牌”、“绿色牌”、“有机牌”,做足了香菇的“绿色”文章。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化香菇种植基地”,以炎顺菇业、长久菌业、乐鲜菌业为示范,推进智能化大棚种菇,推广“集中制棒、分散出菇”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香菇种植走上绿色化、标准化、集约化、节约化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鲁建说:“集中制棒、规模化种植,节约了林木资源,提升了香菇品质。”  
  长久菌业现代化香菇栽培示范基地,智能化大棚依托农业物联网,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四季恒温,四季出菇。该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久香4号”菌种通过省级鉴定,节约林木资源30%以上,试种产量和品质分别提高20%、25%。  
  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是湖北省著名的香菇产业第一村,“集中制棒”,推动了全村香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村支书张国勇介绍,村里90%的人从事香菇产业,90%的收入来自香菇。  
  目前,全市共有10万袋以上基地数量79个,日生产能力1万袋以上的集中制棒厂60家,年集中制棒能力8000万袋以上。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评估,“随州香菇”品牌价值为16.88亿元,影响力指数位居全国1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12位,居食用菌之首。  
    纵横驰骋,全力融入“双循环”  
  2006年,随州就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是首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出口食用菌专业型示范基地”和“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  
  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随州坚持绿色、智能、开放,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并利用系列“金字”招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引领中国食用菌“全球化”大格局发展。  
  截至2021年11月,全市有40多家香菇生产企业出口创汇,占香菇企业总量的30%,产品销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0年,随州市出台“香菇十条”等多项优惠政策,市领导担任“链长”,千方百计延链、补链、强链;各地各部门当好贴心的“店小二”,为企业解决痛点难点,助力香菇企业加速融入“双循环”。  
  “香”约随州,“菇”行天下。连续三年举办的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是随州拼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的有益探索。今年菇博会,三天销售额及意向贸易额超10亿元。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吴祖云在会上说:“随州香菇为湖北特色农产品发展探索了路径,提供了示范,增添了光彩。”  
  “双循环”格局下,随州40余家外向型香菇企业一边巩固国际市场,一边“回头”进军国内市场。品源公司是湖北首家香菇酱出口企业,今年新拓展了美、澳、俄、日、韩等国际市场;国内成功“牵手”东航、深航等11家航空公司,同时进入中百、永辉等大型连锁超市,与美团、饿了么等电商平台实现战略合作。  
  众多香菇企业借助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在今年4月中央广电总台发起的“品牌强国工程”助力湖北公益直播带货活动中,4.85万份随州香菇酱5秒钟被抢空。湖北耀兴大海公司总经理秦金说:“以前我们出口占80%,今年国内销售已占到40%。”  
  据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建鄂介绍,根据《随州市食用菌产业链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香菇种植量将达到5亿袋,香菇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出口将超12亿美元,无愧于“随州香菇”的美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