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曾都区北郊八里岔社区党委书记许旭
  • 发布时间:2017-10-13 09:2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在曾都区北郊办事处八里岔社区,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楼群中,奔波于东家西家的琐事里……她已在这个辖区里奔忙了13年,她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八里岔社区党委书记许旭。

  每天和群众面对面,在老百姓眼中许旭是“主心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通过她这个“针孔”穿起来,一针一线“编织”成美好生活。


身先士卒,当好社区的“大管家”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八里岔社区,曾经无资产、无资源,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较差。2004年八里岔社区正式运转,34岁的许旭主动要求从市农科所到社区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社区成立初期,许旭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出门,入户、调查、走访、宣传,累得每天回到家沾床就睡。

  看到了社区的破败,她上任抓的第一件事便是解决办公场所的问题。从选址,到跑手续、拆迁、建成,许旭累得脱了几层皮。在许旭和同事们努力下,社区从原来“打游击”到处租借破旧的厂房,到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群众办事方便了。

  社区工作事无巨细,宣传政策、接待来访、调解纠纷、帮危解困……处处都需要社区干部来解决。许旭以社区为家,当居民为家人。“社区工作虽然很忙、很累,但能为居民做一些实事、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得到居民对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许旭说。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基于这样的使命担当,许旭带领社区一班人真抓实干,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年久失修的社区道路硬化了,新建了化粪池,改造下水管网,添置了运动器材,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社区环境变美了,居民心情舒畅了,对社区产生了强烈归属感。社区党员郑志斌说:“我家住在八里岔,日子甜蜜乐开花。”


改善环境,让社区居民过得舒心

  汽车拐进马路边,绕过几栋楼房,来到了八里岔社区棉花小区。在这个背街小区的居民楼中间,是一个平坦整洁的小广场。很难想象,以前这里是一片乱搭乱建、养鸡养鸭的烂泥地。一下雨,垃圾污水横流,迈不开脚。而今,孩子们在这里嬉戏追逐,老人们晒着太阳聊天,其乐融融。

  随州市棉花公司城区中心站破产后,将其住宅移交到八里岔社区。小区居民最初窝着一股气,对环境改造工作不支持、不配合。面对这个“马蜂窝”,许多人告诫许旭最好不要去惹。许旭没有躲避矛盾。她走进小区家访,召开居民会议做工作。在许旭努力下,党员侯金义主动拆掉搭建的厨房,小区环境整治逐步展开。硬化了道路,安装了路灯和排水管网。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社区居民对这个敢想、敢干的女书记刮目相看。

  汉孟公路八里岔段,多年没有路灯,夜晚一片漆黑,居民出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多方筹资安装了路灯,彻底解决了居民的行路难问题。2014年腊月二十八,原来漆黑一片的社区终于亮起来了,大家纷纷点赞,居民冯建洲说:“许书记给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啊,我们可以亮亮堂堂过年了!”   在许旭的带领下,社区党员纷纷参与社区工作。能源小区党员宋道军主动参与小区环境整治,2016年春节前自费请车拖走小区垃圾,联合党小组全体党员一起动手搞整治。结束后,他拿出珍藏多年的茅台酒,与大家共享小区环境变化带来的喜悦。


化解矛盾,做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伴随着老企业破产改制,1000多人失业,八里岔社区有大量的矛盾纠纷、难事琐事需要化解。许旭主动上门,倾听了解问题,耐心细致疏导,使得曾经紧张的邻里关系缓和下来。

  居民陈启和女儿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的不顺和性格的原因使他与邻里关系紧张。许旭多次到老人家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其女儿申报了低保。许旭告诉陈启和:“有问题找社区,社区就是我们的家。”陈启和被许旭的诚心感化,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他主动拔掉了自家的几颗花椒树,他说:“许书记就像我的亲闺女,我要全力支持社区工作,不给社区添麻烦。”

  社区居民杜双琴的丈夫早年意外去世,儿子身患残疾,本人又患癌症,家里一贫如洗。许旭在社区组织爱心捐款,居民纷纷加入,为杜双琴家筹得2万多元爱心资金。

  “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不论是我个人还是社区,都应有更高的目标。”现在,许旭又在筹划着社区的发展远景。“社区里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邻里之间像亲人,社区就是大家的家,这就是我的目标。”许旭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