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同心浇铸文明花 ——随县淮河镇财政所文明单位创建纪实
  • 发布时间:2021-12-13 09:2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文明创建是凝聚人心的强大磁场,更是强素质、展风貌、提形象的一项重要工程。
  近年来,随县淮河镇财政所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不断在打基础、优服务、强保障、树标杆上下功夫,将文明创建与财政事业发展紧密结合,以优异的工作业绩激发创建热情,丰富创建内涵,巩固创建品牌,提升整体形象,文明之花灿烂盛开。
  文明创建结硕果
  踏进淮河财政所大院,门前、楼道、墙上,温馨提示、服务承诺、廉政标语、教育警句,处处吸引眼球让人心动。走进办公室,和谐有序的工作状态,文明礼貌的服务态度,置身其中,浓浓的文明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该所始终将文明创建摆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了“创一流团队,创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创建目标,将文明创建置于整个财政工作及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不断深化、稳步推进。坚持将文明创建与财政管理一起部署考核,把创建活动渗透到每一位干部、每一项工作中,形成了“多位一体、立体创建、整体联动”的文明创建格局。
  “文明是体现一个单位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效果,以及文化品位、人员素质、社会形象的综合标志。”淮河财政所负责人说。近年来,该所从抓班子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入手,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收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成效。特别是面对社会发展和财税改革的新形势,淮河财政人始终以出发的姿态,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财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雁行千里头雁领。”淮河财政所在文明单位创建征程中,服务质量的提升、人才队伍的培养、财政文化的梳理、先进管理理念的运用……环环相接,相辅相成,使文明之花孕育出丰硕的果实:“全省档案管理达标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责任目标考核优胜单位”等多项荣誉就是生动的写照,真实的见证。
  奏响文明协奏曲
  创建文明单位,素质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服务是重点。淮河财政所始终把建设“学习型财政”放在首要位置,大兴学习之风,持之以恒抓学习,坚持中心小组学习制,开设“周五讲堂”,定期选派干部赴市、县委党校学习,成立了读书学习小组,全面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建成农村代理会计业务、专业技术、计算机、复合型类专业人才库,一批业务精良、作风优良的人才在各自岗位上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从工作职责、业务管理、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到内部监督、服务准则,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实现了照章办事、规范有序。该所党支部自觉执行重大事项汇报制、重大制度公示、重点工作集体决策、民主集中制等制度,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在依法行政、文明行为等方面规范一言一行,文明得体、热情服务成为财政人的自觉追求。
  窗口服务中,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社会监督制,实现了行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各项惠农资金及时拨付,各类资金支出应公开尽公开。日常管理上,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监管,开展绩效评价,财政资金在阳光下安全运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得到有力保障。
  结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教育,大力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坚持源头治理、预警为先的原则,健全完善党风廉政责任体系,加强对重点环节、关键岗位的风险防控管理,制定工作规则15个,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12张,排查9项单位廉政风险点、3项个人廉政风险点。文明行政、清廉从政扎根在每一个财政人心中。
  致力“诚信财政诚信人”文化品牌建设,以会计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坚持“培信”于内、“取信”于民、“诚信”理财、打击“失信”。把诚信作为第一标尺,在各个环节严守法纪,依法办事。
  阅览室、荣誉室、活动室……各种文体活动场所一应俱全。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办公环境实行日常清理、定期卫生消毒,机关面貌清扫一新、保洁一新、焕然一新。文明厅室、文明职工、文明楼栋、文明家庭、文明网络……细胞工程的创评全面开展,人文的感召全方位覆盖,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文体活动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道德讲堂”赢得满堂喝彩,党支部精心组织讲堂活动,每一个讲堂都留下一份精彩;讲身边人讲身边事,每一个故事都带来一份感动。“主题党日”活动、“走近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扶贫济困”志愿活动、“奉献在岗位”演讲比赛等活动,升华为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正能量,财政队伍在文明的熏陶中百炼成钢。
  服务发展惠民生
  公共财政,情暖民生。淮河财政所以“小财政”服务“大民生”,加大对“三农”、教育、社保和社会事业的服务力度,其投入规模之大、政策含金量之高、落实措施之实、百姓得实惠之多。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淮河财政所走村入企,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项目、送服务”“四送”活动,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走进村社,以“三解三促”“双联双助”为抓手,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走进基层,对涉及“三农”、惠及民生的资金项目,坚持“优先安排、优先保障、优先拨付、优先争取”,切实保障群众权益。
  为保证政策和资金落到实处,淮河财政所不断加强资金监管,切实加大文化教育、社会保障、扶贫资金以及“三农”等重点支出的监管力度,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全方位监控,各项资金专款专用,为人民群众修筑“致富路”、新建“安居房”,架起“连心桥”,撑起健康“保护伞”,编织社保“安全网”……每一个变化,都折射出财政人矢志不渝的民生情怀;每一点改善,都播撒着公共财政阳光般的温暖。
  近年来,淮河财政所积极争取各项财政奖补资金800多万元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整合撬动各种资金1.1亿元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新建村湾道路32公里,整修塘堰、水库32口(座),新建文化广场8个,安装太阳能路灯400余盏,惠及群众2万余人。
  翻开淮河财政所工作台账,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组组数字犹如一个个动听的音符,奏响了一篇篇动人的乐章。而且这一组组数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淮河财政人“理财为民”的澎湃激情。
  今年3月,按县财政局强农惠农政策宣传月活动要求,该所投入1万多元,制作宣传册300册、宣传品6000份,制作固定宣传栏15个,刷写宣传标语22条,出动宣传车20台/次,将惠农政策宣传到家喻户晓。
  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是文明。淮河财政所在文明创建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财政自身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与英雄的大别山是一脉相承,具有“红色风骨”和“绿色情怀”,“红色风骨”就是“政治坚定、理财为民、艰苦创业、廉洁自律”,“绿色情怀”就是“乐于奉献、团结和谐、务实进取、追求卓越”。
  回眸创建的历程,淮河财政人服务大局,服务基层,他们肩负使命,肩扛责任,情怀不变,执著依旧;展望明日的征程,他们再次英姿勃发地站在新的起点,为财政事业的发展,鼎新求进,力求卓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