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办好群众“心头事” 做好社区“当家人” ——记应山街道理学街社区党委书记冯小萍
  • 发布时间:2021-10-29 09:1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从事社区工作30多年,她把社区当成“家”,把社区群众当成“家人”,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心头事”,让社区群众收获满满幸福感。
  她就是广水市应山街道理学街社区党委书记冯小萍。
  理学街社区有2200余户6400多人,是典型的老旧社区,租户多,老年人占多数。
  81岁的刘某某是“五保户”,租住在城郊供销社楼院,平时靠捡垃圾为生,日子过得十分紧巴。冯小萍听说后,主动带领社区干部购买米、蔬菜、面条等,送到老人家中。平时路过老人家门口时,冯小萍总要进去看望老人,询问近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家住粮油加工厂宿舍楼内的申某母子是冯小萍的重点关注对象。申某离婚多年,患有乳腺癌,30多岁的儿子陈某长期待业在家,全家的重担都在她一人身上。冯小萍多次上门劝说:“工业基地工厂这么多,随便就能找份工作,堂堂男子汉,不能全靠生病的妈养着!”为方便陈某上下班,在冯小萍的号召下,社区工作人员捐款450元,为其购置一辆二手电动车。如今,陈某成功找到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申某逢人就夸:“多亏了冯书记!”
  社区留守妇女多,如何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是冯小萍的心头事。社区住户童某爱人去世后,冯小萍找到童某,为她申请办理了低保,但仍不够其全家开销。冯小萍见童某手脚麻利,推荐她去社区的巾帼月嫂培训机构学习幼儿护理。毕业后,童某在武汉找到一份育婴工作,一个月工资5000多元。
  在冯小萍的推荐下,社区许多待业在家的留守妇女纷纷参加月嫂培训,成功找到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冯小萍常对社区干部说,要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安全指数”“幸福指数”。
  去年疫情期间,冯小萍在社区办公室搭建起临时简易厨房和床铺,带领社区工作者连续奋战近百个日夜。摸排、宣传、值守、管控……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她将社区划分成8个区块,成立8个临时党支部,分头组织疫情防控。“从最初的9名社区工作者,到后来的200余名社区群众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卡口值守、巡逻排查、入户测温、物资运输……大家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冯小萍欣慰地说。
  实施封闭式管理后,辖区的孤寡老人成为冯小萍最牵挂的群体。老人们生活得怎么样?有没有饿肚子的、生病的?都是冯小萍在“战”疫期间记挂的问题。
  对辖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冯小萍每天都会见两次面,亲自送去蔬菜、鸡蛋,询问身体状况。70岁的“五保户”吴某是个聋哑人。一天,冯小萍上门走访时,发现吴某神情焦急。经过手势交流,冯小萍得知吴某晚上胸口疼痛一夜,当即联系车辆将老人送至医院救治。后来,老人身体逐渐康复,专程来到社区办公室感谢冯小萍在特殊时期主动帮助自己。
  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冯小萍累倒了。因长时间说话导致声带息肉,冯小萍无法正常发声,医生让她卧床噤声2个月。冯小萍说:“怎么可能让我不工作、不说话呢?”简单治疗后,她便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辛苦付出终有回报。在冯小萍的带领下,社区一班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理学街社区获得“无疫社区”称号,冯小萍被评为“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