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我市“变废为宝”给生态减压
  • 发布时间:2019-01-12 11:1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吃进垃圾废石,吐出来有用的机制砂。1月8日,记者在随县看到了建筑垃圾、矿山废料等“变废为宝”,既弥补河砂减少的缺口,也为生态环境“减压”,践行绿色发展。
  随州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鄂北生态屏障,加之“河长制”落实,河砂采伐严管,河砂减少、价格暴涨给建筑行业带来影响。
  如何破解河砂供应不足?随州金环公司考察之后,投资5000多万元,采用国内先进的破碎筛分机组,将建筑垃圾变为机制砂,可用来制造混凝土制品。记者看到,该公司的料仓里堆满了废弃的水泥块、水泥板等,进料口也都是建筑垃圾。
  该公司生产经理肖保华介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生产线年可处理建筑垃圾30万吨,年产砂15万吨、碎石15万吨。
  在曾都区万店镇,春松建材公司也在建设一条处理建筑垃圾的生产线,建成后年处理80万吨。市“三办”主任余洪运介绍,据测算,中心城区年产生建筑垃圾100多万吨,全处理后产出机制砂50多万吨,可以用于商砼、干混砂浆企业,缓解河砂供应不足。
  市环卫局局长毛随兵介绍,建筑垃圾不能倾倒至城南垃圾处理场,很多是随意丢弃,造成了污染。再次利用后,可减轻垃圾围城的压力,保护了环境。
  制约随县石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矿山开采废料和切割沉淀的泥浆造成环境破坏。
  在随县万和镇,华策机制砂公司正在破解这一难题。该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建设了一条石材废料制砂生产线,将矿山废石制成砂石,可年产500万吨机制砂。
  对于切割石材的锯泥,我市方正建材、盛宛建材等企业,用其替代河砂,成为砂加气砖块的主要原料。记者在方正建材看到,细如粉的锯泥经与水泥等按比例混合后,蒸压成为一块块砂加气砖。该公司生产经理贺丛绪介绍,锯泥替代河砂,减少以往河砂的球磨制浆环节,每天节约成本近5000元,还可应对河砂不足的状况。
  据测算,我市建材企业每年可消耗城区100多万吨建筑垃圾,消耗矿山废石、锯泥等600多万吨,很大程度上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