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我市出硬招整治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
  • 发布时间:2020-09-29 08:4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我市如何整改,效果怎么样?9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新闻发布会,相关人员介绍了我市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全市整改任务有效推进成效显著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国斌介绍,今年以来,我市上下克服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各项举措推动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取得新的积极进展。
  在环保整改方面,我市保持高位推进态势。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保工作,市领导多次一线调研、暗访、督办环保督察整改、污染防治攻坚等工作,市环保督察整改攻坚指挥部对5个县市区、5个市直部门277个问题点位开展现场检查、限期整改;保持强力攻坚态势。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紧盯17项年度交账任务,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澴水流域水质改善、乡镇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等专项整治整改攻坚行动;保持高压执法态势。市纪委监委紧盯环保督察问题线索,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市县生态环境监管部门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今年1-8月,全市因28个环境问题问责68人,给予党政纪处分33人。
  目前,我市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31项整改任务,已整改销号19项,1项正在持续推进,其余11项达到序时进度。“回头看”及专项督察反馈意见15项整改任务,涉及2019年的已完成5项,2020年及以后需完成的10项达到序时进度。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47项整改任务,已整改销号16项,1项持续推进,其余30项达到序时进度。省环保督察现场检查交办问题63个,已上报销号62个,完成整改待销号1个。中央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交办我市信访件528件,已全部办结。
广水全面开展重点流域环境问题整治
  由于广水城区污水收集率偏低、河流湖泊化等原因,广水市孝昌王店国考断面1-7月水质未能实现均值达标,水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广水市副市长梁晗鹍介绍,广水市委、市政府及时成立水质达标攻坚领导小组,全面开展重点流域环境问题整治攻坚行动,先后对应广城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了一级A提标升级改造,对老城区破损污水管网进行了修复,对应山河、护城河进行了清淤,安装一体化污水应急处理设施3套、日处理能力2600吨,全面排查并完成整改问题142个。目前,断面水质有所改善。下一步,将以严格考核促水质改善,对境内26个镇办断面水质一月一检测、一月一通报、年底结总账;以项目建设促水质改善,加快推进护城河分段整治、广办雨污管网改造和马都司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点治污工程,尽快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验收;以综合整治促水质改善,加快生活垃圾填埋场修复治理、加大拦河坝专项清理力度等;以强化监管促水质改善,坚持常态督责和严格执法,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工业废水超标排放、恶意排放等。
14条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
  市住建局副局长王伦建介绍,经过对全市建成区范围内所有水体进行地毯式排查,黑臭水体为14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督导性文件,制定了各类河湖沟渠生态修复计划,全方位、多渠道强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14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全部治理完成,治理黑臭水体长度达15.421公里,总投资6亿元,完成了雨污分流,突出了河底生态,配套了两岸设施,增添了绿荫花草,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在治理方面,除了高起点的规划设计,还抓住了“控源截污”这个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点。一是对白云湖城区段沿线排污口全部进行了封堵截流,日减排生活污水1万吨;二是扩大管网覆盖范围。持续加大老城区污水管网的升级改造,对新城区的管网进行整体规划,实行“雨污分流”,中心城区污水管网达到122公里;三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2018年,中心城区建成1座规模5万吨/日的城南污水处理厂(总容量20万吨),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96%以上。2019年完成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并投入运行。目前,全市14条黑臭水体已纳入河(湖)长管护范围,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进展有序
  市城管委副主任徐建军介绍,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建成、正在建设、准备建设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项目达到17个,总投资近10亿元。其中广水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随州市华隆建筑垃圾处理厂、随县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全市乡镇垃圾收集转运工程等已经建成运行;37个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建成并投入使用,配置各类垃圾转运车辆351辆、垃圾分类收集点1185个、垃圾分类收集容器137517组,制定了区域性垃圾收运方案,建立了“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运行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圆满完成57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及乡镇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工作;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和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垃圾分类工作、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等举措,深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针对目前存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资金保障不到位、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分类意识淡薄等问题,我市将精准施策,及时整改,补齐短板,圆满完成垃圾无害化处理三年全达标工作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