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清凉”关爱 无惧“烤验”
7月13日11时,毫无遮蔽的随城交通大道与文峰大道交叉路口,地表温度直逼45℃。滚滚热浪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二中队民警方晓用标准的手势指挥着车辆有序通行。
烈日炙烤加上过往车辆排放的尾气,使方晓所处的位置温度快速飙升,豆大的汗珠挂在额头和脸上,早已湿透的警服紧紧贴在后背,但他的眼睛始终紧盯交通现场,一次次挥舞着手臂。“天气虽热,我们的工作标准却不能降。”工作间隙,方晓用简短的话语说出他的感受。
“下午两三点是气温最高的时候,地面温度能达到50度,我们准备了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降温物资。”在随城季粱大道巡逻的交警谢涛说。他表示,为群众提供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是交警的职责,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他和战友们都会坚守岗位。
“高温天气里,人的心情往往变得浮躁,一点小事可能酿成大纠纷。接到事故报警,我们要快速出警,并及时处理好现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四大队一中队民警张强说。只要一有指令,他和同事就要快速完成接处警、赶赴现场、勘查事故车辆、警戒设置、现场绘图、勘查笔录、现场拍摄、询问、撤除现场等工作程序。
据介绍,公安交管部门采取一系列举措做实做细降温防暑工作:启动“高温警务模式”,提前早高峰时间,缩短中午高峰岗值班时间,延长晚高峰值班时间;临时成立支队慰问小组,带着矿泉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降温物品分赴各基层单位送清凉;针对夏季气温特点,食堂为民警准备了细心熬煮的绿豆汤和冰西瓜等防暑降温的餐饮;在保障日常工作运转的前提下,鼓励民警年休,为一线民辅警送去了“清凉”关爱。
空调安装工:为市民送去清凉
7月14日下午2点,烈日当头,在曾都区南郊街道翰林苑小区内,鑫麦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的空调安装工正将空调运往6楼。
“一二三,走!”在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几名安装工人们用棍子将空调外机架起,用肩扛、用手撑,一层层爬上楼梯,汗水早已湿透衣衫。
将空调搬运到客户家里,水还没顾得上喝一口,安装师傅孙坤丹就开始与客户沟通空调安装位置,随后打开工具包,拆开包装,开始室内主机的安装。“一般空调的内机,安装挂板,接线、接管、拧紧、包扎,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困难的主要是空调外机,现在房子楼层比较高,安装有一定的难度。”孙坤丹说。
空调外机安装不仅要爬里爬外操作,而且在夏季还要忍受室外高温的侵袭。工作中,孙坤丹在腰间绑上绳索,系好安全带,从窗户翻了出去,在狭窄的空间里寻找落脚点,双脚踩在窗檐上,一手抓住窗户保持重心稳定,另一只手撑起空调外机,推动其往上移动到外机支架上。短暂的几分钟时间,他的汗渍在衣服上渗出了“白霜”。1个小时后,空调外机被固定,接上管道,检查无误后,安装工作顺利完成。 据鑫麦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包青松介绍,公司的空调安装师傅们一天大约共安装12台空调,两个人一起安装一台空调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碰到楼层高、安装条件差的客户,基本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收工。“公司给我们配备了藿香正气液、帽子、冰水、手持风扇等各类防暑物品,工作时也清凉了许多。”孙坤丹说。
路桥工人:错开高温赶进度
7月17日下午4时,室外气温35摄氏度,在南外环涢水大桥施工现场,吊机长臂挥舞,挖掘机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景象。桥墩上几名工人在技术员的指挥下正在进行模板调垂度,桥台上工人正忙着架设模板。在施工现场旁边的树荫下,几名工人正在吃着工区送来的雪糕。
“气温太高了,工区要求我们工作一段时间休息一会儿。”工人肖月旬刚从5米多高的桥墩模板上爬下来休息。他是四川成都人,来随州建设桥梁已有3年时间,曾参与南外环府河大桥建设。他说:“从6月中旬进入高温期以来,工区调整了作息时间,上午6:00—11:00,下午3:00—7:00。中午可以休息4个小时。” 中建三局随州南外环桥梁工区负责人秦亚平介绍,整个工地有20余名工人在施工,大部分来自四川。为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项目部要求在保时保质保量和安全施工的前提下,积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一是错开高温时段施工,尽量利用早晚时间施工;二是工会开展送清凉活动,每天向工地发送冰镇西瓜、绿豆汤等冷饮,并为各个工地配备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解暑药品。
据悉,随州南外环项目,即346国道随州市十岗至任家台段改建工程,起于346国道与316国道交叉处十岗,经光化村、廖家湾、黄家湾、响水桥,止于任家台,接回现有346国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路线总长23.8公里。目前路基已经基本完成,其中涉及5座桥梁的施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