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桃花泪”成“金琥珀” ——随县尚市镇“桃胶经济”方兴未艾
  • 发布时间:2020-08-13 09:2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8月11日一大早,58岁的桃农黄永会就挎着竹篮、拿着镰刀出门了。除了到地里清理杂草,她还有件“重要”的工作——寻桃胶。
  黄永会是随县尚市镇龙脉村4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十亩桃林。早晨五六点出门,十点钟回家,黄永会干完了农活,篮子里还收获了3斤新鲜桃胶。
  “行情好的时候,桃胶的收入可以赶上桃子。”黄永会说,“最多的时候一年桃胶收入一两万元。”如今,黄永会家已经顺利脱贫,也住上了新房子。
  桃胶为何物?缘何成为桃农眼中的“金琥珀”?
  尚市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严海峰介绍,桃树枝受到病虫害或外力伤害,伤口会分泌黏稠的液体,经蒸发后变成固体,叫做桃胶。流胶部位易被腐生菌侵染,致使病枝变褐腐烂甚至枯死。以前,桃农常常为此头疼不已。
  2014年,该镇群金村原党支部书记袁再贵听说,桃胶在南方城市卖得很火,被称作“桃花泪”“土燕窝”,于是联系客商收购桃胶,从此开辟了尚市镇桃农增收的新路子,桃胶产业发展迅速。
  尚市镇是产桃大镇,全镇共种植5万余亩桃树。严海峰介绍,受气候和地理环境影响,随州的桃树普遍容易流胶,桃胶产量高。每年6月中下旬,尚市镇绝大多数桃子下市,随着气温升高,连续几个大晴天后,桃树开始流胶,一直持续到10月,都是采摘桃胶的季节。
  每天早晚,趁着温度较低一点,勤劳的桃农们一人提个小篮,钻进桃树林中,在树干上仔细寻找,一颗颗摘下,回家后经过一周左右晾晒,再送往桃胶收购点。
  该镇尚市店居委会的黄龙、黄虎两兄弟专门从事桃子、桃胶等农产品经销。2015年,他们抓住商机,成为该镇最早一批涉足桃胶产业的年轻人。走进他们的经销点,色选机、筛选机、打磨机、包装机等一应俱全。一粒粒桃胶经修剪
  除杂、选色分类,大小均匀,
  晶莹透亮,如粒粒琥珀。
  “桃胶以成色论价,一斤收购价从几元到二三十元不等,均价可以达到十多元。质量差的桃胶用于工业,价格也比较便宜。”黄虎介绍,“最初只做桃胶批发,产品销往云南、广州、广西、浙江等全国各大干货市场、中药材市场。”
  为了提升产品价值,拓宽销路,2018年黄氏兄弟成立了随县倍健堂食品有限公司,并在淘宝开设店铺,打造“倍健堂”品牌,近两年还通过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宣传销售,积累了近10万粉丝,精选分级、精致包装后的桃胶产品,在网上每斤最低38元,最高达到一两百元,年销售额从几十万元增长到去年的800万元。
  黄虎介绍,高峰期每天收购3000多斤桃胶,30多人同时参与桃胶加工,带动周边贫困户通过打工日均增收上百元。
  桃胶兴起新的增收渠道,该镇许多水果经销商纷纷加入桃胶收购。越来越多年轻人则利用电商优势,将随县桃胶销往全国各地。
  该镇太山村90后电商龚越、王琦夫妇,2015年开起网店卖桃胶,推介桃胶美食配方,每年网销额达到100多万元。
  龚越表示,前几年桃胶在网上十分火爆,现在随着大众认知加深,热度已经降下来了。桃胶产业想要继续向前发展,可以学习借鉴部分沿海地区,发展精深加工,将桃胶制作成即食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提升产品价值。
  “一亩桃树4个月能收胶约120斤,按照2019年均价每斤15元,每亩可为果农增收近2000元。”严海峰算了一笔账,如果做到应采尽采,市场行情好,桃胶产值十分可观。每年全镇桃胶产值能达到9000万元左右。
  目前,该镇共有大小桃胶收购点上百个,其中开辟电商渠道的占一半,从事桃胶产购销的农户8000余户近3万人,年人均增收3000元,为村民脱贫增收提供了新的产业支撑,成为桃农增收的“金琥珀”。
  该镇党委书记彭利波介绍,要继续围绕桃树管理、桃胶质量检测、桃胶品类分级等下功夫,探索建立桃胶生产地方标准,并通过招商引资进行桃胶深加工,进一步做好“桃胶经济”的文章,助力老百姓增收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