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幸福西城新模样 ——曾都区西城党工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写新答卷
  • 发布时间:2020-07-28 09:0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的“必答题”,也是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的一道“重点题”。
  位于随州主城区的曾都区西城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推进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安排部署,吹响红色集结号,共建幸福新西城,书写了一份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答卷。
   一社一品,打造“红色服务”品牌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走进西城通津桥社区,入口处的墙壁上悬挂着醒目的“便民服务办理审批工作流程图”,让居民一进入社区就能清楚地知晓一件事该怎么办、找谁办、何时能办好。
  一张流程图折射出社区干部的为民情怀。近年来,该社区打造“五个一”暖心服务(一张办事流程图、一个帮办台、一张明白卡、一支服务队、一个微信群),居民到社区办事,社区书记首先迎上来,发放一张明白卡,引导居民办事,方便快捷。
  “服务窗口少,我们又增加了一台便民服务一体机,提高办事效率。”通津桥社区党委书记包俊东介绍,在“五个一”的基础上,对服务内容进行了拓展,在辖区内各小区成立功能党支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打通服务居民最后100米。
  为汇聚服务力量,西城党工委探索开展以“吹响红色集结号”为主题,以“聚党员促引领、聚居民促和谐、聚能人促‘两创’、聚商贾促发展、聚同胞促回流、聚贤达促服务”的“六聚六促”活动,将全社会力量聚拢到党组织周围。
  各社区根据实际,探索形成“一社一品”生动局面。通津桥社区“五个一”帮办服务、九曲弯社区“邻里帮帮团”、白云湖社区“微笑服务”等服务品牌,“温馨草店子”“微笑白云湖”“爱心通津桥”等社区品牌赢得居民认可。
  西城党工委书记罗俊涛表示,社区服务直接连着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社区服务窗口虽小,党群关系事大。通过开展“红色服务”,变“反复跑”“多头跑”为“最多跑一次”;能够代办的实行代办服务,变“群众跑”为“干部跑”;能够上门服务的,由工作人员上门办理,能够提供网上服务的,直接在网上递交办理,变“跑一次”为“不跑路”。
  西城将辖区划分为62个网格,通过网格员服务岗位前移,实现服务到居民家门口,全年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11万人次。
   硬件升级,着力解决民生痛点
  7月10日,白云湖小区老旧小区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道路垫层,雨污分流管道已改造完毕,预计整体改造将于8月底完成。
  “以前一下雨,出门都得穿长筒雨靴。小区改造我们百分之百地拥护!”76岁的侯朝祥老人在白云湖小区居住20多年了,近日,他每天都搬个小板凳坐在自家楼下,关心改造进展。
  白云湖小区始建于20世纪九十年代,共有居户326户909人,基建设施破损严重,环境脏、乱、差,一直以来,老百姓对改造的呼声很大。
  “老旧小区改造,我们把钱用在刀刃上,首先解决老百姓最急最盼的事情。”白云湖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小平介绍,共投资836万元,首先改造雨污水管网,预埋强弱电线路,修复破损道路,配套建设照明、监控、停车、绿化等设施,拆除违章建筑22处,让小区从“里子”到“面子”都实现大变化。
  西城办事处副主任黄虎介绍,今年计划分3批实施改造32个小区项目,力求“一区一特色”“一楼一亮点”。据悉,2020年第一批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即将启动施工。
  背街小巷是影响老百姓生活和城市形象的又一个痛点。西城把背街小巷的改造纳入建设的重点,让小巷子也通畅起来、美起来。
  双龙寺社区校场巷,全长近300米、宽8米的路面刷黑了,强弱电入地管网预埋到位,道路两侧秩序井然,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一条微循环道路。
  “过去路面坑坑洼洼,哪像现在呀,太敞亮了!”住在巷子里云湖家园的叶忠柱老人衷心为小巷改造点赞。
  2019年,西城已完成校场巷、聚玉街西段、九曲巷、白银巷的改造,今年计划再改造背街小巷4条。
  硬件的改造和提升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最直观的变化。通津桥社区幸福小区是西城最早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去年改造完成后,基础设施全面升级,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小区的道路平了,下水管道通了,环境真是彻底改变了。”住在小区的陈大妈幸福溢于言表。 
   “三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实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党建引领下,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的作用,在西城取得很好效果。
  铁树南生活区是中心城区内最大、最典型的棚户区。棚改之前,小区居住环境极差,去年6月再次启动棚改后,进展顺利。
  “铁树棚改历经四进四出,这次能够顺利推进,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的作用很关键。”铁树社区党委书记黄德强介绍,居民自发成立了39人“自改委”(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包楼栋、详摸底、做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了由政府“要我棚改”到“我要棚改”的良性互动局面。
  “‘自改委’成员都是各栋推举出来的代表,专班人员不好做工作的,我们出面从中协调,大家更容易接受。”“自改委”代表朱兵说。
  “在铁树社区的‘自改委’中,十余名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成效。”罗俊涛说。
  去年以来,西城结合“红色物业”工作,引导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将党组织覆盖到小区,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小区、业委会)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小区更加和谐稳定。 
  双龙寺社区积极同75个辖区单位商谈共驻共建工作,将7个市直区直部门7名班子成员纳入社区大党委,发挥大党委引领作用,推动辖区单位共驻共建。 
  目前,西城已有49个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成立了12个业主委员会党支部,17个小区党支部,让党旗在小区高高飘扬。
  依靠技术治理、智慧治理,实现管理精细化。双龙寺社区去年对便民服务大厅进行升级改造,设置社区综治中心和城市管理、社区治理“两理融合”指挥中心,安装电子大屏,协调公安机关将辖区288个视频探头接入指挥中心。
  “通过电子监控屏幕,值班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双龙寺社区党委副书记罗钰卓介绍,社区划分为6大区域,统筹网格、巡防、城管等方面力量,及时解决停车、保洁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西城多个社区,随处可见社区治理文化长廊,宣传法制内容,强化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意识,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深入开展“逢事说事、逢四解事”活动,及时化解纠纷和心结,居民安全感不断上升。在社会治安“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测评中,西城连续三年排全市前列。
  2019年底,西城党工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成为幸福西城建设的一个醒目注脚。
  西城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不断提升:幸福西城,每天都是新模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