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用法治力量激扬文明新风
  • 发布时间:2022-07-01 09:0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涂小丽
打印

神农风
  今天,《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了。
  这是我市第一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旨在引导公民树立文明观念,促进文明行为,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我市市民文明素养、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但社会上依然存在不讲文明的现象。对于不讲文明的人而言,除了加强德治之外,还应通过法治划定行为红线,给他们戴上法治紧箍咒,倒逼、督促他们讲文明。
  当前,我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迫切需要文明行为促进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引导和规范公民文明行为。《条例》中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音扰民、驾驶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不文明养犬等不文明现象进行了规范制约,符合创文、创卫的要求。因而,《条例》的施行,将进一步推进创文、创卫工作,提升城市幸福指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切合现实需要。
  需要指出的是,我市制定的《条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律制度,其功能不仅是约束、惩戒、震慑,同时也提供了“防护”。其着眼于“应该做什么”,注重引导和倡导市民追求文明行为。我们每一个人要有“制度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和学习《条例》,规范自己的言行,制止不文明行为,助力发挥《条例》作用,促进文明理念扎根我们的心田。
  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执行力,也往往流于形式、成为摆设。要抓好《条例》推广实施,强化宣传引导、专项整治、联合惩戒,加大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维护《条例》的制度权威,不断增强对《条例》的敬畏感,切实让《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实落地,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实践证明,文明与制度一旦交织融合,外在约束就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公序良俗。以法规为导,人人构建起自觉遵从的内心法则,这座城市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就会水到渠成。
  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让我们以《条例》的实施为契机,共同守望文明,共同参与到创文、创卫之中,把随州建设成为幸福宜居的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