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保障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新春时评之六
  • 发布时间:2019-02-25 09:2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陈刚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神农风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突出增进民生福祉,奋力创造美好生活。”

  增进民生福祉,就是要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说到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建设有品质的城市,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提供有品质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尽可能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进一步加强城镇建管。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让城市实现有品质的发展,让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要多方筹措资金,建好主城区80项重点项目。完善高铁新区基础工程,保障汉十高铁顺利通车。实施公共设施工程,建成随州农副产品物流园三期等项目,推进背街小巷硬化、绿化、亮化。加快涢水、漂水河等公园游园建设,新增城市绿地45万平方米。深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实施改善城区交通环境四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停车难、交通拥堵、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顽疾”,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推进就业提升和技能展翅计划,加大稳岗支持力度,确保全市新增就业1.6万人。抓好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激发大众创业活力,实现返乡创业2500人。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社保是民生之基,要精准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重点向中小微企业、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扩面,推进社保制度全覆盖转向人员全覆盖。抓好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建设,巩固“两室联建”成果,建成一批农村幸福院试点,不断完善养老护理体系。强化福利机构管理,提高特困人员、孤儿集中供养质量,建好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深入实施安居工程,全市改造棚户区3016户,公租房分配入住率达到90%以上。完成住房公积金扩面6000人,新增归集8亿元以上,支持新市民住房消费。完善住房市场体系,推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进一步发展各项事业。社会事业的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均衡办好各类教育,持续夯实教育基础,继续消除“大班额”,资助家庭困难学生。推进健康随州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和公立医院、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力度,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联体建设。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促进计划生育转型发展,完善和落实全面二孩配套政策。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平安稳定。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心。扎实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民生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我们要打好持久战,善作善为、狠抓落实、一抓到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