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别成为朋友圈的传谣者
  • 发布时间:2019-05-28 09:4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近几年,微信朋友圈流行一种貌似科学的“关怀式”文章,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打着科普的幌子,专门瞄准一些热衷于养生或者病急乱投医的中老年人,推行没有科学依据的养生文章或所谓的“新科技”医疗产品和服务。说穿了,这就是一种谣言。

  朋友圈的这些谣言往往打着健康的幌子,大肆吹嘘某保健方法或某治疗方式,其实就是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的谣言,主要是为了误导消费者,最终达到推销其伪劣产品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披着华丽外衣的虚假骗局。这些谣言多半出自医药公司本身的营销团队、广告公司的专业策划或是自媒体写手,他们用“高大上”的虚假科学研究成果包装产品,使越来越多的老人们更加信服。

  近几年出现的微信圈养生谣言,其造假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捏造数据,制造恐慌。微信朋友圈的很多文章数据水分很大,发布者会根据实际需要人为地进行改动,例如在谈到某一疾病的时候,患病人数明明只有几十人,他们却可以篡改成几万人,以此达到误导的效果。二是修改文献,张冠李戴。就是直接从国外研究期刊上“扒”论文,翻译的时候动动手脚,添油加醋,把一个某权威机构新出炉的科研成果套在自家产品上,佐证产品功效,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三是套用医学理论,以假乱真。就是打着医学专家的旗号,进行似是而非的虚假文章传播,最终让消费者误入歧途,上当受骗。

  网络的迅猛发展,让智能手机走入了千家万户,同时也为这些微信圈谣言提供了藏污纳垢的场所。所以,对于那些热衷于养生的老人们来说,一定要提高防骗意识,不要当了“谣言使者”、被坏人当枪使了也不知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