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随州优质稻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 发布时间:2020-05-07 14:04
  • 信息来源:
  • 编辑: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 审核: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打印

在当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从“吃饱”向“吃好”转变。我市稻米行业正处于转型阵痛期,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加工企业竞争力不强,大力推广优质稻,大幅提升优质大米的有效供给,显得尤为重要。为推动我市优质稻产业向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我们深入基层一线,对全市优质稻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检视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措施。

一、全市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发展优质稻,是全省中稻种植重点区域。全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80万亩以上,占粮食总面积的60%左右,水稻年产量100万吨以上,占粮食总产量的70%左右,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优质稻产业开发,优质品种面积持续扩大,优质率达75%以上;全市常年加工稻米的企业90余家,年实际加工量60万吨左右;现有大米品牌20多个,正在打造“随州香稻”公共品牌。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质的品种资源,标准化的栽培技术与先进的加工工艺,造就了随州大米浓郁的地域特色,推动了优质稻产业健康发展。

二、主要工作措施

近年来,我市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部门推动、自愿种植”原则,以推广优质稻品种为基础,以实行优质优价收购为突破,以“双订单”合同为保障,培育精品品牌,积极推动优质稻产业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推广适宜优质品种。我们对全市重点种子经销企业、稻米加工企业、种植合作社优质稻品种产销进行调查,综合考虑后重点推广晶两优华占、晶两优534、黄华占、鄂香2号、隆两优黄莉占等10多个优质品种。坚持先试验示范再推广的原则,在何店、均川等地开展了优质稻品种展示和试种,并以稻米加工企业为主体,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订单种植,不断扩大优质品种规模,主推品种的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二是实行“双订单”模式。“双订单”就是种子经营企业与农户签订优质稻种植合同,确保农户种植的优质稻不出问题;稻米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加价收购合同,让农户能稳定增收。经过两年来的大力示范推广,“双订单”模式有力促进了我市优质稻品种更新,优质稻面积增加,实现了稻米加工企业、种子经销企业、种粮大户三赢的好局面。2019年“双订单”推广面积30.32万亩,带动全市发展优质稻面积150.4万亩,其中500亩以上订单种植基地120个

三是加强品牌宣传推广。优质稻米品牌品鉴和品种展示活动为平台,组织种子企业、稻米加工企业、种植合作社参与省内外各种现场观摩、品鉴评优、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展示具有随州地域特色的优质大米,提升广大消费者对随州大米品牌的认知度。同时,以随州市稻米产业协会为平台,申报了“随州香稻”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请袁隆平院士为随州香稻题字,为后续品牌影响力提升奠定了有力基础。

四是开展优质稻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助推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各地围绕优质稻产业优势,积极引导种子经营企业、稻米加工企业、种植合作社、稻米产业协会参与到优质稻产业扶贫工作中。种子企业为贫困户低价提供优质品种,种植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种植优质稻,稻米加工企业加价收购贫困户种植的优质稻产品,农业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通过多方合力推进产业扶贫,2019年新发展优质稻产业增产增收的贫困户达3000户以上。

三、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种子品种多,主导品种少。目前我市水稻种子市场流通的品种有200多个,一些新研发的品种也常作为示范种植推广流入随州境内,造成我市水稻普遍存在品种多而杂,主导品种散而少。

二是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少。我市现有粮食加工企业96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不足30家,一大半加工企业处于半开工状态或“僵尸”状态,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产业链条短,发展步履艰难。

三是大米品牌多,知名商标少。随州现有“鹦鹉”“武胜关”“棋仙峰”等大米品牌25个,但企业品牌知名度都不高,多数企业仍然以生产低端大米为主,大米品质多年来没有根本性改变,同时加工企业又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国家粮食收储上,难以创建稻米精品名牌。

四是掺混收储多,优质不优价。由于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质量标准并不完善,农民种什么稻卖价都一样,大量低质高产不受市场欢迎的水稻进入粮食储备库,从而导致掺混现象普遍,收储优质难优价。

五是市场份额少,大米价格低。目前随州大米市场长期被京山、钟祥、东北、泰国等外地大米占据,除部分大米经营门店能偶尔看到本地的鹦鹉娇子、王老头农家米等少数大米外,中百、购物中心、大润发等超市几乎难以寻觅到本地产品,本地大米市场占有率不到20%,且主要集中在乡镇。而价格上本地大米一般在每斤2.1-2.5元,外地大米价格每斤最少在3元以上,最高的能达到每斤8元多。

四、有关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选准优质品种。坚持市场导向,以目前我市种植面积较大、产量稳定、品质较好、企业收储较多的优质稻品种为主,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自愿种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要加大对优质稻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力度,逐渐提升加工企业、种子经销商、农民对优质稻品种的认可度。

二是进一步打造种植基地。根据我市各地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稻生长所需的环境,因地制宜选择生产条件较好、基础设施齐全的重点区域、重点村组,连片种植同一个优质品种,集中打造亮点多的优质稻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稻米质量和品质。

三是进一步推广订单生产。筛选出一批有实力、信誉好、有意愿的种子企业和加工企业参与到“双订单”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让农户放心种植优质稻,企业有稳定的优质稻粮源,为加工企业实行单收、单储、单加工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主体、企业“双赢”。

四是进一步打造公共品牌。以稻米产业协会为平台,挖掘本地优质稻品质优势和文化特色,制定“随州香稻”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随州香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后,要及时组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加强“随州香稻”品牌宣传,打造“随州香稻”区域公共品牌及系列品牌大米,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让随州优质稻米真正扎根随州,畅销省内外。

五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研究制定优质稻产业发展奖补政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或从“产粮大县”奖补资金中列支一定资金用于扶持稻米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支持“双订单”生产、产品精深加工及品牌打造等方面,以优惠政策激励优质稻产业做大做强。(市农业农村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