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调研
下好垃圾分类“先手棋” 打造人居环境“新样板”
  • 发布时间:2019-12-18 15:57
  • 信息来源: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省和随州市相继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今年6月,广水市政府调研组到南漳县、钟祥市、松滋市调研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9月份,调研组到西安市专题调研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工作。通过学习先进、探索推进,广水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高标准承办了全省、随州市“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荆州区、张湾区、随县、曾都区等多地来广水考察学习。

一、广水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一)做足前期准备,夯实分类治理基础。一是“无死角”清扫城镇垃圾。配备农村保洁员1760名,按每村投入不低于1万元、镇办配套不少于2万元列支环卫专项经费,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引进多家市场主体,专业保洁城镇主次干道生活垃圾。制定城市规划区背街小巷责任包保方案,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沿街商铺业主主动参与保洁,营造清扫保洁浓厚氛围。二是“多途径”清理存量垃圾。结合城镇环境秩序集中整治、铁路沿线环境整治、“五清一改”及“一把扫帚扫到底、干干净净迎国庆”等行动,集中清理存量垃圾8万余吨。以“城市双修”为契机,大力整治存量垃圾。比如在印台山文化生态园建设中,拆除乱搭乱建100余处,清除垃圾1万余方,种植树木2万余株、草坪35万立方米,将曾经大面积的荒山、垃圾的消纳场、杂草丛生的坟场建成市民休闲娱乐的游乐园,极大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三是“大手笔”治理垃圾污染。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投资2000万元建成双桥、竹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日可处理垃圾渗滤液200吨,出水均达到纳管标准,从根本上消除了填埋场生态隐患。余店镇、长岭镇等地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及投资1000万元的双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二)突出制度保障,树牢分类治理理念。一是完善实施方案。多批次组织调研组赴省内外“取经”,学习借鉴外地垃圾分类管理新经验、新方法和新举措,避免闭门造车。在充分借鉴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重点环节的指导意见及操作流程,初步拟定分类管理工作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结合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生活垃圾示范教育基地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引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广泛宣传典型经验,推广样板示范,增强生活垃圾科学分类正能量,切实以生活垃圾分类为载体,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公共意识和公民意识,让绿色、低碳成为更多公民的时尚追求。三是建立投入机制。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经费投入机制,通过市级奖资、镇级配资、社会引资“三资共建”,多渠道筹措资金。同时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明确各行政村按每户5元/月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由村民理事会收取,做到专款专用、定期公示;各镇建成区按每户8元/月收取垃圾处理费,履行价格听证程序后执行,逐步建立政府付费与污染者缴费合理分摊机制。

      (三)强化硬件支撑,打造分类治理样板。一是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坚持“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先行”原则,全力争取全程分类基础设施大投入、大建设,配备了垃圾分类桶22526个,新建分类垃圾集并点194个,首批新建村级分类垃圾屋8个,优先满足试点区域日常生活垃圾的投放、集并;以镇办为单位,全市兴建标准垃圾中转站32座,18个镇办均建有1-2座,镇级共配备垃圾压缩车25辆、勾臂车18辆,不断补齐垃圾全程分类基础设施短板。二是在“引主体”上做文章。引进综合性固废投资营运市场主体,采用PPP模式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日处理规模600吨/日,建成后年可处理城乡生活垃圾21万吨,满足广水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需求。目前该厂建设接近尾声,即将投入运营。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依托,规划了总投资5.7亿元、占地168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致力打造以生活垃圾发电为中心,炉渣、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固废处理项目为重点的“一园五厂”末端处置产业新区,建成后将最大程度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是在“试点区”上求经验。坚持先行先试、大胆试验,精心组织垃圾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面,以十里街道办事处观音村为示范,采用“党建+”模式,由1名党员或干部指导5-8名农户,带动十蔡线、牛程线沿线17个村和全市基础条件较好8个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其中观音村坚持因地制宜,以“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工作,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村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同时在4个街道办事处开展小区和居住区生活垃圾试点工作,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实际管用。

二、广水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虽然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累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各类矛盾问题也逐步呈现,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阻碍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推行。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法制保障缺位与政策支撑乏力同时存在。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行动,没有法律层面对居民垃圾分类责任进行界定,没有专业文件对群众分类进行指导,缺乏落实责任的强制措施,导致各地各单位在动员群众方面不仅“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不敢“动真格”。这就使得生活垃圾分类者只局限于部分感兴趣的群众,大部分居民的参与难以保障,甚至会引起“劣币驱良币”问题,导致少部分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无法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或出现“想分类、不会分”的窘境,未形成全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良好氛围。

        二是资金需求巨大与现实投入不足矛盾突出。配齐分类设施是推进垃圾分类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必要条件,目前我市多数镇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较为简陋、数量严重不足,亟需配置大量的垃圾分类桶、转运车辆,建设分类垃圾屋和集并点,且部分集镇分类垃圾运输车辆不足,终端处理模式与现有分类不相匹配,即使前期进行分类投放,后续也会出现“先分后并”“混合收运”现象。此外,垃圾分类转运、处置成本较高,一旦全市推行,资金需求较大,仅靠市级财政支撑,难以长久。

        三是部门协同治理与全民参与意识尚未形成。垃圾分类管理涉及源头分类、收集运输、终端处理等多个环节,涵盖多种类型的垃圾,覆盖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仅靠一个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目前,我市垃圾分类管理尚处在试点阶段,缺乏部门合力推动工作机制,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够到位,缺乏强有力的考核奖惩措施,时常出现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局面。加之我市社会治理基础薄弱,多数群众对社会公共事物关注度不高,难以形成有广水特色、有一定规模的分类示范区域。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是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管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普遍推行垃圾分类管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的重要意义,坚持以强化全程管控为核心,增强处置能力为关键,落实源头分类为基础,围绕“保障无害化,加强资源化,促进减量化”,统筹谋划、补齐短板、综合治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为分类治理“保驾护航”。一要细化方案设计。规划是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系错了,整项工作将不可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要探索制定符合广水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十年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为管理工作定方向、定目标、定任务。编制《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规范》等规范性文件,明确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和投放指引,分门别类制定居住区、单位、学校、公共场所垃圾收集设施设置指导,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二要强化制度保障。要通过制定地方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对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进行规范,明确各职能单位、镇办、市场主体、自然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赋予城市管理部门执法监督权,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相关单位和自然人及时进行处罚,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三要优化监管机制。公开选聘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周边地区村民代表、居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第三方机构作为社会监督员,负责监督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服务单位。搭建全流程监管信息系统,逐步与生态环境监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设置举报和投诉信箱,向社会公布举报和投诉电话,及时调查处理并反馈群众举报问题。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考核制度,将垃圾分类管理情况纳入各单位考评指标、垃圾管理工作服务质量纳入服务单位年度评价,定期公布考核和评价结果。

        二是强化宣传指导,为分类治理“指点迷津”。一要在宣传方式上创新。统一垃圾分类桶颜色,通过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互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新闻宣传、社区宣传、入户宣传,充分发挥媒体报道、社区宣传栏、宣传横幅的作用,形成舆论氛围。结合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生活垃圾示范教育基地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引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并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垃圾分类典型经验,逐步形成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良好氛围。二要在政策支持上发力。按照“谁受益、谁付费,谁污染、谁付费”原则,以镇办为对象、现有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为定额总量,征缴垃圾处理和渗滤液处理生态补偿资金,稳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补(受)偿制度。研究促进单位及城乡居民源头分类的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建立与分类质量相挂钩的生活垃圾收费机制。制定厨余(易腐)垃圾、低价值可回收垃圾资源化扶持、补贴政策,促进再生产品利用。制定有害垃圾集中收集处置专项支持政策,确保有害垃圾规范收运处置,维护环境安全。三要在试点扩面上加速。结合省、随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及时总结各种不同类型试点村(社区)、小区好的经验做法,并充分考虑城镇与农村之间、小区与小区之间的情况差异,形成可供城镇社区和农村参照推行的模式和方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达标验收挂牌制度,广泛开展评优评先,逐步推进试点工作扩面提质。

        三是突出建管并重,为分类治理“提质增效”。一要落实源头分类。根据城乡“双四色分类法”,加快配置垃圾分类桶,逐批建设分类垃圾集并点、村级分类垃圾屋等基础设施。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制度,科学合理确定机关单位、居住区及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明确管理人日常管理、监督指导等职责,鼓励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坚持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率先实施,稳步拓展强制分类实施范围。二要强化收运管控。严格规范生活垃圾收集站(点)标识,结合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分布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生活垃圾转运作业站点、路线和时间,配备相应运输设备、作业人员。统一规范运输车辆标识,安装定位系统,并建立垃圾转运管理台账,确保服务单位运输至符合规定的生活垃圾转运站、贮存点或者处置场所。三要增强处置能力。以“一厂五园”为核心,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终端处理项目,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提前谋划园区运营管理,稳步推进可回收垃圾循环利用、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理、厨余(易腐)垃圾生物化处置、其他垃圾资源化利用,逐步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广水市政府研究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