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要闻
通村公路村村通——随州市乡村公路建设纪事
  • 发布时间:2012-07-10 18:0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admin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又到丰收的时节,随县尚市镇万亩葡萄园硕果累累。“修了通村公路,葡萄能及时运出去,再也不为销售发愁了。”8月16日,群岳村二组村民张海明卖掉了当天摘下的300多公斤葡萄,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
      通村公路村村通,沟通了淳朴的山村和繁华的外部世界,承载着城市辐射的能量和乡村腾飞的梦想,将富裕和文明的种子播向希望的田野,撒进了开放的大山。
通村路 致富路
      尚市镇多为丘陵岗地,水资源贫乏。上世纪90年代,尚市镇开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油桃、葡萄等水果。但因交通不便,增收效果不佳。
      “路不好走,外面的车进不来,水果无法及时运出去。”张海明说,“2007年以前,村民们不敢多种水果。”
      2007至2009年,该村连通了县道合(河)厉(山)路的6公里通村水泥路,用3年时间,完成了村内6个组各主要自然湾沙石路28.5公里,形成了内通外联的公路网络。外地果商的车进得来了,村民们的农用车也出得去了,村民种植水果的积极性高涨。
      到去年底,群岳村葡萄、油桃种植面积分别增加到700多亩和1700多亩。2009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
通村路 连心路
      人走山路猪坐轿,人在流汗猪在笑。不是肥猪要坐轿,只怪山上没有道。这是流传在山区的顺口溜,道出了当地农民“出行难”的辛酸苦楚。
      曾都区洛阳镇龚店村三组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居住在这里的15户村民想搬家。“2009年,通村公路修到了三组,村民们不搬家了,还建起了楼房。”看着一座座楼房,村支书顾世国不由得想起了修通村路时的动人往事。
      2005年,我市通村公路建设正式启动。龚店村村民闻此喜讯,无不欢欣鼓舞,可修路资金面临较大缺口。村里在外经商致富的乡亲,听说家乡要修公路,纷纷慷慨解囊。2007年10月2日,一场为家乡修公路捐款的活动在龚店村举行,50元、100元、1000元……400多人共捐款38万元,从浙江赶回来的波导公司老总徐立华一人就捐款20万元。
      此时,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集体出一点,村民集一点,驻点帮扶单位帮一点,热心人捐一点,龚店村依靠这“四个一点”补上了资金缺口,率先在全市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他们的经验在全市推广开来。
      截至目前,我市通村水泥路达到了5450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
      幸福路 在延伸
      8月16日,在尚市镇群岳村通往李家湾的通村公路尽头,是正在建设中的李家湾生态园。铁丝网圈住的山场内,散养的十几头小猪悠闲地啃着野草。
      “这是一期工程,散养了300多头猪,还有鸡、鸭、鹅等家禽。二期工程明年开始,建水果和肉禽加工厂。”生态园的主人李伍是从李家湾走出去的老板,发家后一直想回乡创业,但是交通不便,他的计划始终没能实施。今年初,水泥公路通到了李家湾,李伍的项目也在李家湾落了户。
      幸福的路,还在延伸!
      2009年,我市在全面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将通村公路建设向新农村居民点、自然湾延伸。“每个组都通了水泥路后,村民出家门走不了100米就可以上水泥路。咱农民的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幸福!”受益于此的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村支书王万顺说到此,怎么也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水泥路已经修到了家门口,致富的路、文明的路、和谐的路必将依次出现。届时,农业将是发达的农业,农村将是美丽的农村,农民将是富裕的农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