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发布
精致之治:古代治理智慧集成地
  • 发布时间:2022-05-25 18:15
  • 信息来源:随州发布
  • 编辑:陈刚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功成作乐,治定制礼。礼仪制度是华夏文明的根本特征之一。随州以编钟礼乐为代表,形成了贯通史前部落融合、商周方国融合和隋唐民族融合的礼乐文化。为彰显随州礼乐文明的魅力,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前夕,随州日报策划推出系列述评,阐释其内涵、价值和意义。敬请关注。


精神之源:始祖之光耀神州(←点击查看)

精典之都:汉东之国随为大(←点击查看)

精美之器:编钟出世惊寰宇(←点击查看)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神农之后,随之大贤”。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对季梁的赞誉。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带领族人在烈山艰难而执着地耕种,烧山的火把点燃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他与黄帝一起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被世代炎黄子孙敬仰祭拜。
  

将季梁与神农相提并论,可见季梁在李白心目中的位置。季梁何许人也?
 

 季梁像


西周初期,随州封国为随。季梁是东周春秋时期随国大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民为神主”的思想,被誉为中国民本思想第一人。
  

《左传·桓公六年》所载季梁与随侯对话时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认为君要民拥戴,必须忠民利民。此外,他还提出“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政治主张,即对内修整国家政治,对外与兄弟国家亲善,以及“避实击虚”的军事策略,使随国成为“汉东大国”。这为后世外交和军事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中国是礼仪之邦,法治之外注重以德治天下,以礼乐来建立秩序、促进和谐。礼乐文明是中国自先秦以来三千多年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季梁“民为神主”的思想,开中国民本学说之先河,对中国进入奴隶社会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天命神权思想进行大胆否定,构成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源头。如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荀子的“民水君舟”论等无不源于季梁的民本哲学。
  

中华礼乐文明自周公制礼作乐和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以来,作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不断地写进国人的心灵,塑造着各个时代的文化特质。
  

民本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的主流思想,其中一些德治仁政、爱民利民顺民的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史料。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是出于维护国家政权长治久安的衍生品,始终没有超出封建专制主义的意识范畴。因此,它在理论上是民为邦本,现实上却是专制主义。它没有形成一种理论体系,也没有形成一种制度,只是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存在于统治者的头脑中,其推行需要圣贤在位以及与德治主义相配合。传统民本思想的局限性在于:有“民有”“民享”,但并没有治权在民,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
  

随着历史演进和文化传承发展,当代以来,我党提出了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等,无不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芒。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参与国家治理,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学术界在研究文化传承时,总是习惯于把目光投向学说、学派、人物。其实,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制度。制度一旦确立并被有效执行,那么一个大国的行政力量就会转化为空间力量、时间力量和社会心理力量,使文化传承成为一种稳定的结构。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中国历史上企图成为制度的文化主张很多,但真正成为一种庞大的制度而行之全国、行之千年的,便是科举制度。


  

杨坚像


科举制的创立者是隋文帝杨坚,科举思想肇始于随州。随州是隋文帝杨坚的龙潜之地,是即将诞生的隋王朝的“实验田”。杨坚曾袭父亲杨忠“随国公”爵位,581年即位后立国号为“隋”,隋朝因随州而得名。
  

科举制是指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文官选拔制度,从隋代至清末延续了1300多年,选拔出来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构成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一大批出色的行政管理专家。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社会身份不再世袭,为寒门子弟参与国家治理开辟了通道,促进了中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中华文明越过无数次灭亡的危机而浩荡延续。后由于其摧毁了中国文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导致社会畸形价值观、官场腐败等众多弊端而废止。
  

杨坚在位时除科举制,还创立了三省六部制,这些举措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促进了封建官僚体制的成熟,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当时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
  

隋朝历史虽然短暂,但其省部制与考试制度的设计,至今还在创新性使用。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影响了东亚(如日本),乃至于近代兴起于英国的公务员制度也能看到其印记。应该说,它们是隋唐之后中国社会治理的精致制度设计之渊源。
  

因季梁和杨坚的伟大创举,随州成为古代治理智慧的集成地。现在,随州文化公园内有季梁雕像,城区还有季梁街。2016年,随州在城南智门寺原址上恢复兴建了杨坚故居,以示纪念。
  

随州文化公园


新时代的随州,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施城市品质提质三年行动和城市更新改造,着力补齐功能短板,建设美丽乡村,描绘宜居宜业、精致精美的品质生活画卷,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杨坚故里 


随州传承制度创新基因,改革开放初期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涌现出“荆楚第一包”。本世纪初,探索村级“两票制”选举和“两会制”决策,成为基层民主政治的一大创举;此外,探索机构改革的大部制、纪检改革的派驻制、“逢四说事”的基层矛盾化解机制等,打造治理现代化的“随州样板”。

  

“逢四说事”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支撑“中国之治”作出了基础性制度安排。我们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并从古代治理智慧中汲取营养,不断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奋力建设现代化新随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