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随州发布
曾侯乙编钟乔迁“新家”!现场揭秘……
  • 发布时间:2021-10-16 15:57
  • 信息来源:随州发布
  • 编辑:管理员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经过对横梁一整个下午的调试

10月14日晚

第一件编钟

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镈钟

经工作人员小心抬起

挂到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

曾侯乙展厅

曾侯乙编钟柱下面

一根横梁正中的位置

……


工作人员小心抬起编钟,挂上挂钩。记者任勇 摄


自此

曾侯乙编钟搬迁新家的工作

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未来几天内

重达2500多公斤

除镈钟之外的64件钟

将陆续上架安装完成

在省博综合馆安家多年的

曾侯乙编钟原件

将在一个恒温恒湿

更受高科技手段保护的新家入住


视频:主创占思柳 胡九思 吴天琦


曾侯乙编钟新家位于

省博新馆曾侯乙展厅居中位置


12日

曾侯乙编钟启动搬迁工作


14日下午

长江日报记者在

省博三期新馆曾侯乙展厅看到


曾侯乙编钟钟架的

上下两层横梁

由6个铸铜人架起

周围由玻璃围成一个长方体

架好后的曾侯乙编钟

处于玻璃体的环境内


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镈钟原件。记者任勇 摄


而编钟所在位置处于

曾侯乙展厅一楼正中

周围展出有其他乐器

以及曾侯乙墓出土的其他文物


从墙边台阶可以走上

曾侯乙展厅二楼

手扶二楼围栏

可以俯瞰玻璃体内的编钟全貌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整个曾侯乙展厅展面积3000多平方米,位于省博新馆左侧一楼和二楼,它是新馆的核心展区,曾侯乙编钟又是曾侯乙展厅的核心文物。


先拆上层小钟,再拆中间一层

最后拆底层大钟


此次

省博采用拆卸再组装的方式搬迁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右)查看安装好的镈钟原件。记者任勇 摄


钟的大小不一

最大的重200多公斤

最小的重2公斤多

钟架上挂钩众多

其组合结构既精巧又复杂


省博反复研究

决定采用分层拆卸的方式

先拆上层小钟

再拆中间一层

最后拆底层大钟

以确保整体的稳定性


14日晚,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装有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镈钟原件的木箱。记者任勇 摄


14日下午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

工作人员均戴着手套

他们开启长方形的木箱

将白布打包的编钟小心翼翼抬出

一旁地面放有白色泡沫


打开白布包装后

第一件将要上架的镈钟

就由工作人员先放到泡沫上

几根挂钩已在一边放好


为何调试横梁花了一整个下午?


首先,6个铜立人是出土时的原件,均头顶横梁,双手也上举横梁,承担着编钟全部重量这次重新组装,一定要让它们与横梁相接严实,符合力学原理,避免对们造成伤害。



其次,以前的横梁用了多年,这次按出土横梁样式复制了相同色彩和纹路的横梁,安装时榫卯、插销都要严丝合缝,这样才能保证挂上去的编钟的稳定与安全。


14日晚,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搬运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镈钟原件至展厅。记者任勇 摄


工人们在搬迁前专门接受了两次培训,他们对搬迁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以确保万无一失。


在恒温、恒湿等保护技术方面,曾侯乙编钟周围有多处监控器,工作人员在后台电脑里可以监控到各项数据,根据数据对温度、湿度进行调整。


此次是曾侯乙编钟第四次搬家


此次是曾侯乙编钟第四次搬家,距上次有14年。


新展厅采用恒温恒湿的保存、安装低反射玻璃,随着科技发展和展陈手段提档升级,曾侯乙编钟在新展厅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展示,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


省博三期扩建工程完工之后,该馆总建筑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新馆也将增设一些新展,除曾侯乙展外,还会推出曾世家、越王勾践剑、梁庄王、古代书画展,以及集该馆数十年考古、科研成果之精华全新推出的楚国八百年展。目前布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新馆本月底将投入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