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技术服务有温度 项目建设有力度 ——随州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探访
  • 发布时间:2021-12-10 09:0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2021年仅剩最后二十多天,各项工作迎来“交账”。
  12月7日,踏访鄂北二期先觉庙分水口配套工程(又称先觉庙供水复线工程)、随州市㵐水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等市级水利重点项目看到,各项目正抢抓近段时间晴好天气进行收尾施工,确保年底前试运行通水。
  在市水利和湖泊局指导下,随州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两大重点工程项目现场,跟踪做好技术服务支撑,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入使用。
  先觉庙分水口配套工程是鄂北调水续建工程,建成后与现有先觉庙水库输水管线形成复线,极大缓解随州城区居民生活饮水问题,是神韵随州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项目参建各方克服疫情、汛情等各类不利因素影响,经过一年多时间持续奋战,目前全长约15.3公里的输水管道已全部安装完毕,正在进行附属设施收尾施工。
  12月7日上午,记者随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一行从随州城区出发,沿着输水管道向先觉庙水库方向巡线。铁北片区,输水管道已顶管穿过漂水西路。这里是整个输水管线工程的终点,从先觉庙水库引来的清水,将从这里进入城东水厂,然后流入千家万户。
  随行的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工程师张昆介绍,先觉庙分水口配套工程建设晚于漂水西路,为减少管道施工对园区道路通行影响,该处过路管道设计为顶管施工。施工过程中,该院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踏勘,全方位提供技术服务,沉井及过路顶管施工按时安全完工。
  顺着输水管道往先觉庙水库方向前行,来到曾都区北郊街道九间屋村,一条长达700米的黑色架空钢管紧邻漂水河稳稳地安装在基座上。“这段钢管一侧是老水厂管线、一侧临水,既要保证水厂管线安全运行,又要避开不良地质的影响,是本次管线设计难度最大的区域。经过多次协调、征求各方意见,将该处设计进行多次优化调整,既让城市供水安全得到了保障,也节约了工程建设资金。”张昆说。
  先觉庙分水口配套工程输水管道属于线性工程,施工战线长,自然环境复杂,且先后两次穿越河流、一次下穿城市主干道。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承担该项目初设、深化设计及后期建设跟踪服务工作。2017年,该项目启动勘察,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组织骨干技术人员,结合地图多次走完全线,力求设计管道走向最优。
  为确保将优质水源引入随城,管道施工需要对原取水口进行改造。为确保随州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不受影响,项目建设了临时取水管。张昆介绍,翻越水库大坝的临时取水管将作为备用管道保留下来,与改造后的取水口一道形成“双保险”,确保能在取水口检修等特殊情况下实现供水不间断。目前,整个管道敷设完毕,计划年底前试通水。
  位于随城白云湖上游的㵐水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建设也迎来了“收官战”。7日上午在该项目现场看到,拦河闸主体建设已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启闭机房等少数附属设施收尾施工,预计本月将落闸蓄水。
  探访中了解到,㵐水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完全由随州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并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该项目设计负责人杨安泉介绍,通过兴建拦河闸将㵐水随州城区上游水位抬高,蓄水通过重力自流方式,沿埋设的输水管道流入花溪河,继而进入东、西护城河,重现清水绕城美景,有效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
  据介绍,梁家桥拦河闸坝建设结合随州实际设计为钢闸坝,闸门完全开启时,可紧贴河床底部,不影响行洪。立闸后,蓄水位超过坝顶可形成“瀑布”效果,为一河两岸增添一道靓丽景观。
  闸坝左岸下游梁家桥渠入河口,十余名工人正在铺设格宾护坦。上方,新修的穿堤箱涵既保证了渠水畅通,又起到了道路作用,将水渠两岸的断头路连接起来,方便了周边居民出行。“该处设计增加投资近70万元,但能通过项目实施为周边群众办实事,我们认为值得。”杨安泉说,引水管道每建成一段都进行了试压实验,确保建成发挥作用。
  随州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院长刘双伍表示,当前,随州两大市级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即将建成,技术服务人员的脚步更要紧紧跟上。该院抽调精干力量,配合建设单位,对先觉庙分水口配套工程多次巡线,对梁家桥生态引水工程多次现场踏勘,堵塞安全漏洞,补齐薄弱环节,确保项目建设发挥作用,造福广大市民。与此同时,该院以学习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在市水利和湖泊局指导下,科学做好新一年工作安排,主动对接重点水利项目,更好发挥技术服务支撑作用,为推动全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