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活动日历>县市区
大洪山“禅”文化论坛将于10月19日至21日举办
  • 发布时间:2023-10-18 10:0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大洪山“禅”文化论坛预告

《丝路慧光:探寻华夏文明的足迹》之“大洪山论坛——中国禅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将于10月19日至21日在随州大洪山举行。

大洪山“禅”文化介绍

大洪山佛教始兴于唐代善信大师,后有宋朝报恩禅师住持保寿禅院,使“大洪山精舍壮观天下”,时上下两院住僧众千余人。北宋中后期,大洪山成为曹洞宗的中兴之地,涌现了大阳警玄、投子义青、芙蓉道楷等一批曹洞宗的优秀传人。芙蓉道楷更是被后世尊为“曹洞宗中兴之父”。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四川僧人广祥、广吉自五台山挂锡于此,思宗皇帝赐额“楚天望刹”,民间盛传“佛教朝洪山、道教拜武当”的说法。

大洪山佛教最鼎盛时建有寺庙26处,僧众多达数千人,号称“汉东地阔无双院,楚北天空第一峰”。然而也因随州地处南北交融的枢纽要地,历史朝代更迭中几经战乱,大洪山寺院也因此曾经五毁六建,可谓凤凰涅槃。

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所受戒寺庙武昌宝通禅寺,与南宋大洪山的名寺幽寂禅院一脉相承。为报受戒寺院之恩,光复禅门祖庭,本焕长老于103岁高龄,率衣钵弟子印顺大和尚,并携十方檀越发大愿重建慈恩寺于宝珠峰之巅。

历经三年建成,宝刹金顶栉比,气势磅礴,香客踵至,再现唐宋佛教“楚山望刹”盛景,由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出任大慈恩寺住持。

敬而回顾大洪山,历代祖师的德行事迹,不难理解洪山禅门千年法脉的厚重珍贵。

公元826年,禅宗祖师慧能的第三代弟子善信和尚,游历至大洪山。正值中原大旱,田里庄稼颗粒无收。于是大洪山的山主带领众乡亲欲杀猪宰羊,祭祀龙神求雨。善信和尚劝止不要杀生,愿以身代牲为民求雨。于是登上宝珠峰,默祈龙神。三日后,方圆数百里,雷雨大作。后来,善信和尚坐化之前,仍然不忘记自己“以身代牲”的诺言,割下了自己的双足,被后来的僧侣当做镇寺之宝,名曰“佛足”,留镇山门。

善信和尚的善举被地方官员上奏朝廷。皇帝唐文宗听闻下旨赐善信法号“慈忍大师”,御书院额“幽济禅院”,从此大洪山佛教名扬四方。

玄奘之后又一位西天取经的僧人,善洪和尚曾携佛经与佛牙舍利回到大洪山并在此地坐化。

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诏嵩山少林寺报恩禅师住持大洪山十方崇宁保寿禅院,更定禅仪,大新规范,进修僧侣云集,大洪山寺院从此壮观天下禅林,可与峨眉五台相媲美。

报恩禅师更与当时贬谪于此的范仲淹一见如故而引为知己,范氏家族从此不仅致力于建寺度生的善行,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间慈善机构——范氏义庄。

在北宋中后期,大洪山佛教日渐兴隆,继早期作为华严宗和临济宗的祖庭之后,此地又成为禅宗之曹洞宗的中兴之地,芙蓉道楷法师在此驻锡,大兴法脉,被后世尊为“曹洞中兴之祖”。自此,天下的寺僧和丛林都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曹洞宗的法脉更是远播日本、韩国,至今影响深远,吸引海内外众多佛教学者、僧侣前来寻根访祖。

一千多年来,大洪山虽然历经唐、宋、元、明等改朝换代,风风雨雨,渡尽劫波,但终于重新焕发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