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布解读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十四五规划
随州市国有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2023-09-28 11:38 信息来源: 编辑:随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审核: 国资委 字号:[ ]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着力构建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的重要机遇期,是全市国资国企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为推进我市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根据中央、省、市十四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中央、省、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我市国有经济发展状况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国资国企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国资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持续推进央(省)企合作,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资国企发展、改革、监管、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圆满完成了十三五目标任务,为我市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国资规模效益稳步增长,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2020年底,全市40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666.04亿元,负债总额373.94亿元,资产负债率56.14%;净资产292.10亿元。其中,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10户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20.8亿元,所有者权益234.27亿元,资产负债率55.01%。十三五期间,全市国有资产总额净增264.69亿元,累计完成营业收入95.00亿元,实现净利润7.54亿元,上交税费5.8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25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规模效益持续稳步增长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十三五期间,国资国企整合重组有序推进,先后组建了市金控集团、市国投集团等公司,有效促进国有资本向城市建设、交通能源、民生服务和实体经济等领域集聚。通过资产规模扩张和产业布局优化,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二)服务大局能力不断增强,国企作用进一步彰显。五年来,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城四基地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在投资引导中的骨干作用。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市政重大项目建设,市城投、市建投、市高新投、市交投等公司先后完工重点工程项目近200余个,在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积极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在全省市州中率先组建市金融控股集团,截止2020年底,市金控集团共支持实体经济资金量突破130亿元,服务企业和经营实体500余家,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5亿多元。

(三)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市场化方向,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印发实施《关于推进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实施方案》,完成市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18家,关闭注销企业21家。我市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走在全省市州前列。探索推进国有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以市城投和建投为基础组建随州国投,印发实施支持随州国投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国企重组整合、转型升级有序推进。推动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完成14家(涵盖55个家属区,7213户)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印发实施《随州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完成236458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妥善解决国企改革遗留问题,职工权益得到依法维护。实施出资企业领导人年度和任期目标业绩考核,规范市属出资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建立市属出资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机制完成出资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落实《随州市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市出资企业上交利润比例提高至30%,累计实现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缴库收入)2.25亿元。

(四)与央省企合作及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显著,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以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与央省企合作对接。十三五期间,随州市与央企共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17个,投资总额110.22亿元,其中:开工16个,已完工8个,开工率94.12%;已到位资金44.03亿元,资金到位率43.93%。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资本的优化重组,促进了国有体制与民营机制的有机整合,创造了随州的模式,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先后对我市混改经验进行深度报道,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批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3家与央省企混改混合所有制经济体,总资产超过470亿元。

(五)国资监管体系日趋健全,监管职能进一步强化。全面厘清国资监管机构职责边界,制定公布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将监管事项由35项精简至17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五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随州市市属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审核管理办法(试行)》、《随州市市属出资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办法(暂行)》、《随州市市属出资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实施办法》、《随州市政府国资委重大决策程序规定(暂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属平台公司举债融资工作流程的意见》、《市属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企业的投资决策、财务监督、薪酬考核、收入分配、三重一大、产权变动、审计监督等一系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企业党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廉政建设、企业文化等工作有序开展。落实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六)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完善,法人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四会一层(党委会〈党总支、党支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制度建设,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和经营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充分发挥。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现代制度,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国企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有序开展,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得到有效健全,监事会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企业法律顾问制度逐步落实,法治企业建设切实加强。

(七)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债务风险防范有力。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加强对出资企业财务动态监测和运行分析,督导企业规范投融资行为,严控资产负债率和负债规模。社会风险有效化解。原铁树集团、省专汽公司破产清算等改制企业遗留问题逐步解决,全市涉企维稳工作积极有效,重大节假日及各级两会期间无群体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各级国资监管部门及各出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以赴开展扶贫攻坚,拓展帮扶领域,提升帮扶层次,加大投入力度。各级国资系统深入抗疫一线,逆行而上,坚决打赢抗疫攻坚战,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国企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1297.18万元,增加企业岗位用工近200余人,疫后重振加速推进。

(八)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国资系统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在委直属国企中创新开展学《条例》、当表率、作贡献、促发展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市出资企业全部完成党建入章,推动了前置程序落地落实,党的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断融合。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持之以恒反对四风,主动接受巡查监督,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十三五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但制约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因素仍然存在。从国企主体方面看,总资产规模小,综合实力弱,新兴产业匮乏,业务同质化现象突出;国企长期从事于投资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等业务,投入大、成本高、平衡难等问题日益突出,企业盈利能力不足,造血功能较差,财务债务风险凸显,资产负债率保持高位游离;国企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机制尚未建立。从国资监管方面来看,国资监管职责定位还不够清晰,国有企业管党治党体制尚未理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尚未全部到位,国资管理体制机制亟需进一步健全。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分析

纵观国际国内和行业领域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我市国有经济面临重要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十分广阔。 

(一)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为全市国资国企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带来了新机。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全市国资国企走出去引进来的竞争发展环境将发生重要转变。

(二)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大举措,为地方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三)从市域国企发展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市主动承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省域发展战略和打造桥接汉襄、融通鄂豫、众星拱月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的关键时期,国资国企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使命重大、责任光荣。从国资国企自身来看,已经构筑良好基础,但也存在诸多差距。主要是对国资国企发展面临结构性矛盾认识不充分,应对措施乏力;国有资产规模总体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实体制造业、高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企业盈利水平不高,成本费用逐步攀升;资产负债率较高,偿债压力较大;公司治理有效性尚待提高,防控风险不可松懈。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我市打造桥接汉襄、融通鄂豫、众星拱月汉襄肱骨、神韵随州战略构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国资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落实党对国资国企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2、坚持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质量和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创新驱动,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用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打开发展新局。

3、坚持深化改革。以落实省、市十四五规划,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切实解决制约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

4、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市区国资国企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发挥市出资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突出上下联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实现共同发展。深化与央省企合作,形成同频共振,实现融合发展。

(三)发展思路

1、构建一大格局。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争取用35年时间,加快形成指导监督有效、相互支持有力、沟通协调顺畅、共同发展有序的工作机制。

2、实现两大目标。以改革促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3、坚持三个并重。坚持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重;坚持国有经济与混合经济并重;坚持实体经营与资本运作并重。

4、做好四篇文章。做好国资国企发展、改革、监管、党建工作。

(四)发展目标。

1、实现四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我市经济发展、城市功能、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竞争优势、能发挥导向作用的产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软价值行业集中;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中。

2、实现四个更加2025年末,国有经济布局更加合理;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更加科学;国有企业活力更加显现。

3、实现四个达到2025年末,全市国有资产总量、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800亿元、400亿元、100亿元、10亿元。

4、实现四个确保2025年末,确保市属出资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到30%以上,确保国有资本预算收益达到5亿元(十四五时期),确保出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

5、实现四类人才兴企。2025年末,国有出资企业的企业领导人才、职业经理人才、高端管理人才、专技拔尖人才等四类人才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明显提高,满足企业快速发展需要。

四、工作重点

(一)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突出国有经济引领作用。

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发挥国有经济的引领、带动、示范、支撑作用

1、优化国有资本产业布局。按照我市桥接汉襄、融通鄂豫、众星拱月的战略思路,围绕建设全国具有引领力的专汽之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具有吸引力的谒祖圣地、具有竞争力的风机名城的战略部署,推动国有资本向提供公共服务、城市功能、应急能力建设和基础性、公益性等关系城市发展、社会民生、企业服务的行业领域集中,优化我市国有经济布局。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专汽产业、装备制造、现代农港、风机产业、康养旅游、现代服务等产业,通过产业园建设、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打造高技术、高附加值、软价值产业链。推动国有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和主责主业,有针对性地调整结构,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市、县(市、区)企业间以股权为纽带,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上下游业务垂直整合,打造优势产业集团。到2025年末,市、县出资企业主业不超过3项,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到80%以上。

2、优化国有资本资源配置。坚持扩大规模与提质增效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整合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有序进退相结合,积极促进国有资本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加大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对不具备行业优势、缺乏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国有资本,适时有序退出。加大产业整合和内部资源调整力度,按照产业相关、行业相同、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企业联合重组和业务合并,剥离、重组长期亏损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发挥国有资本优势,重点投资高新技术的高端产业和关系民生的重大项目,鼓励出资企业参与组建股权投资、专汽产业和城市发展等产业基金,扶持本地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末,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资产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的优势企业新增1家。

3、优化国有资本空间布局。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引进来,吸引省内外、国内外优秀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开发和产业发展。二是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探索跨地区联合重组,不断拓宽经营覆盖区域和领域,延长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国有资本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设立合资公司、项目合作等方式,与资产优质、实力雄厚、信用良好的央省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资本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和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末,与央省企混改企业达到50家。

(二)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

以实施国家、省、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为重点,以更大的力度、更优的措施全面深化国企改革。

1、完成国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按照有进有退、有控有放的原则,将国有企业实行分类发展、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考核。积极引进各类战略投资者,推动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构建适应国资战略布局和企业市场竞争需要的产权结构基础。针对不同类别企业,明确主要特色、发展目标、改革方向分类推进改革。坚持因业施策、因企施策,防止一改了之2021年,除特殊情况外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2、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加快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各治理主体不缺位、不越位,不互相替代、不各自为政。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落实外部董事选派和履职管理,探索建设专职外部董事队伍。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到2025年末,国资国企管理体系、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一大步。

3、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积极稳妥推进市、县国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以及具备条件的公益类国有企业,可以按照分层分类要求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稳慎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骨干员工持股,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全过程监督。加大外引内联力度,深化央、省、市、县国企与市域内多种经济成份的混改。到2025年末,规模以上有国资股权的混改企业达到 40家。

4、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切实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真正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按照市场原则选拔或聘任职业经理人、急需的高管或专业人才。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到2025年末,全面完成市属国企三项制度改革

(三)推动国企创新发展,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国有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布局创新链,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1、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注重选择实力强、信誉好、具有比较优势的非国有企业,通过股权投资、BOT等多种合作模式参与公共项目建设,满足新建项目资金需求,减轻债务压力。探索发行公司债、私募债、产业基金、城建基金、绿色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金融产品,多层次、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搭建资本运作平台,支持国有企业择机增资扩股、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有选择地将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后备企业,通过IPO、借壳上市等方式,逐步推动公司整体上市,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率。到2025年末,市属出资企业证券化率达到30%

2、推进运营模式创新。广泛开展互联网+”行动,推进企业营销模式、产品模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等互联网化,重点培育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文旅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创业等平台,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加强商业资源开发利用,拓展信息空间功能,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等方面寻求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创新交易制度,建设网上交易市场。开发建设粮食现代信息物流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与实体粮食流通、配送、交易的有机结合。努力推动设计研发、智能出行、酒店会展、医疗养老、互联网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引导企业创新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化新型国有企业。到2025年末,市属出资企业中商业类营收不低于20%

3、推进企业转型创新。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主动进入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态环保、高新技术和创意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探索建立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着力引进和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高科技人才引进力度,着力集聚站在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领导人才和优秀科技人才,以智能制造、高端制造为重点,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到2025年末, 高精尖特类国有企业实现零突破。

(四)深化与央省企合作,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我市国企参与央、省企在资源、项目、生产要素、市场、专业园区、国际贸易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与央省企的优势互补、产融结合。积极引进央省企业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管理等涌向随州,重点围绕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和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康养休闲、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对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支持央省企业与我市国企按照市场化原则有序重组整合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融合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支持央省企在随州做强做优、发展壮大。2025年末,吸引央、省企在我市投资总额达到100亿元以上。

(五)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制,转变国资监管职能。 

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围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提高效益,大力推进各级国资监管机构监管职能、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模式等多方位的转变,坚持监管与授权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切实提高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1、转变国资监管职能。围绕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科学界定国资监管的职责,依法建立监管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监管边界,构建科学系统、精简高效、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落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坚持政(事)企分开、政(事)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依法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维护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使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2021年,完成市、县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工作。

2、突出国资监管重点。加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投资决策,防范投资风险;加强财务监管,开展财务预警监测,防范债务风险,强化产权管理,规范产权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推进出资人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统筹衔接,提高监督效能。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筑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第一道防线。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明确国有企业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流失的责任主体,严格界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严肃追究问责,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打造阳光国企。2021年,全面启动多维监督机制建设和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

3、优化国资监管方式。依法依规向出资企业委派董事或提名董事人选,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大授权放权力度,依法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夯实管理基础、优化集团管控、提升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的监管系统,形成上下联动的信息化监管格局,实现国资数据收集网络化、自动化和实时化。加强对县市区国资监管和业务指导,整合监督力量,共享监督资源,提高监督效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建立企业安全监管制度,督导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2021年,建成市级国资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实现与国家、省联网。

4、改善国资监管模式。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积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将部分出资人职能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行使,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国资监管市场化运作。推动随州国投、金控公司等市属国企调整优化总部职能和管控模式,有效发挥其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所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的作用,提升国资监管和国有资本运营质效。加强对县市区的指导监督,推动在产权管理、财务监管等方面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2021年,县市区国资监管体制基本理顺。

(六)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建立完善国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的制度。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帅,完善国有企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按照《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要求,理顺和完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开展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积极推动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的有效联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国有企业贯彻落实跟进督办制度,健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机制。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推进党的工作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有效开展,将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理念引入全市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汲取伟大抗疫精神力量,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励广大干部职工锐意进取、攻坚克难。2021年,全面完成市、县国企党建入章工作。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20标准,健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选贤任能制度,建立完善区别于党政领导干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家成长规律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市场化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推进企业领导人员交流,加大优秀年轻领导人员培养选拔力度。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重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及特殊领域紧缺人才队伍建设。

3、激励企业领导人员担当作为。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障合法权益,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鼓励地方在对企业家教育培养、管理服务、正向激励等方面探索更为市场化的方式。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坚持公私分明、功过厘清,制定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对程序合规的投资、混改、重组、资产交易等产生的正常损失,按商业原则公平判断是非,以较长周期客观综合评价功过。

4、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党组织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纪检监察组)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加强对企业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集中、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和单位的监督,突出三重一大决策或重点经营环节的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市委实施意见,坚决反对四风。持续加大国有企业反腐败力度,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成立由市国资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十四五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工作,切实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要加强指导、组织、协调以及监督规划的实施;各企业要切实履行职责,具体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全面推进规划的实施工作。

(二)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实施合力。国资监管机构、各企业要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落实工作责任,形成推进实施规划的合力。各企业要做好职工思想发动和组织宣传工作,引导广大职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确保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督导检查,实施监督评估。要建立规划实施进度定期汇总和通报制度,实时监控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将规划实施与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有效衔接,把规划完成情况纳入经营业绩考核内容。严格工作要求,加强督促检查,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