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市召开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视频)
  • 发布时间:2023-11-28 15:1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陈刚
  • 审核:陈刚
打印

11月27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筑牢鄂北生态屏障”相关工作成效向社会公开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是落实省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开局之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围绕打造“山清水秀、双源可控、河库安澜”流域治理示范和“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使命任务,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强化“四防四治一支撑”攻坚举措。1-10月,全市19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和32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要素采取的措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分别介绍我市强化生活污水治理、落实河湖长制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效。


中国网、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网、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随州日报、随州广播电视台、随州发布、随州市政府网、随州论坛、云上随州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加强流域综合治理

守牢水环境安全底线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刘国斌


筑牢“防”的堤坝


落实省考断面每月“一旬一监测、重点时段加密监测”预报预警机制,累计开展监督、预警和加密监测118次。邀请技术团队开展王店、平林国控断面污染源详查,形成综合分析报告和水质攻坚方案。将全市5座省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4座小流域水质监测微站、54家涉水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控装置与市局智慧环保平台联网,全时监控,即时预警。与武汉、孝感、襄阳、南阳、信阳等周边地市建立跨区域水环境联保共治、生态补偿、应急处置等机制。


突出“治”的重点


筹资招引第三方基本完成府澴河流域13条重点河流和淮河干流各类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任务;狠抓青春化工园区水污染整治,督促加快园区工业废水“一企一管”、淅河镇区入户雨污管网改造、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减排效应;统筹城镇与农村污水治理,编制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一体推进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29个乡镇及“千吨万人”、33个农村“百吨千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风险排查和环境整治。


加大“管”的力度


落实涢水、㵐水、澴水、淮河四大三级流域分区水环境安全底线管控清单,完善“三线一单”环保分区管控方案,严把“两高”涉水项目准入关。对全市70家重点涉水排污单位开展法人代表环保普法培训、签订环保守法承诺书、张贴群众有奖举报公示牌。组织业务骨干对部分重点涉水企业在线监测、雨污分流等现场体检,督导整改帮扶意见30条。


提升“建”的质效


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三水共治”项目库,新增获批中央资金支持重大涉水项目4个,到位资金8494万元;新增获批广水市加快推进实施徐家河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并推介至10个金融机构争取信贷支持。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记者提问

在强化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下一步将重点从哪几个方面发力?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郭国成


答:一是强化生态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整治随州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14条,治理长度15公里。同时,将治理完的14条黑臭水体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落实水体管理巡查和日常保洁机制,每月定期开展水质监测,持续加强各水体排水口封堵、日常保洁和垃圾清理清运。

二是实施管网更新,补齐污水收集设施短板。坚持“先普查再改造”,开展城市市政排水管网排查,全面评估管网现状功能,完成中心城区市政排水管网排查工作,累计排查870余公里。结合管网排查结果,按照源头、过程、末端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思路,全面推进中心城区主次干管及居住小区老旧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完成435个老旧小区红线内、53条背街小巷、3条城市主干道的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先后启动城北片区、老城区污水收集管网改造一期、淅河镇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等项目建设。


三是加强运行监管,确保污水污泥达标处置。全市6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3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总规模分别为26万吨/日、5.85万吨/日,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严格落实污水处理厂污泥转运四联单制度,对污泥产生、运输、贮存、处理等污泥处置实施全过程监管,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100吨/日的中温碳化污泥处理项目,中心城区污泥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记者提问

在落实河湖长制,推动水环境持续改善,助力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市水利和湖泊局总经济师刘公庆


答:一是推进河湖长制走深走实。建立定期通报、定期督查、常态化暗访巡查等工作机制,督促各级河长巡河履职,2022年以来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巡查5万余次,共协调解决各类涉河涉水问题5000余个。加强区域与部门协作,与武汉市、孝感市建立府澴河流域河湖长制协作机制,与襄阳市、孝感市建立交界河流、水库(水域)联合监管机制;建立“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增强河湖保护工作合力。

二是加快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综合整治。编制完成了《随州市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2023-2035年)》,全面摸清了全市22条重要中小河流治理需求,规划总投资12.3亿元,拟治理河长365.25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概算总投资3.93亿元的府澴河流域系统治理(随州段)一期工程全面开工,目前已治理河长35公里;完成了7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共争取随县游河、广水市广水河、曾都区清水河等5个河道治理项目中央投资8394万元,治理河长达51.89公里。


三是推动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复核1868个卫星遥感疑似问题图斑,排查出的6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开展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排查涉及影响河湖安全问题线索91个,督促整改到位87个,拆除了先觉庙等4座大型水库内筑坝拦汊122处,消除了养殖污染隐患。


四是保障重要河湖生态流量。加强生态流量泄放监管,全市生态基流重点监管点位由28个增加到60个,2022年以来泄放生态流量5.5亿立方米(相关于2个先觉庙水库的总库容),今年1-10月,全市重要河湖生态流量考核断面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率达到10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