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辉煌十年 逐梦前行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随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曾都区专场新闻发布会
  • 发布时间:2019-09-24 16:16
  • 信息来源:网站编辑部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时间:2019年9月24日上午

       摘要:9月24日上午,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随州日报社主办辉煌十年 逐梦前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随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曾都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江涛主持发布会;曾都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王晓义曾都区教育局局长温前进、曾都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程舢介绍曾都区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媒体:随州市政府网、荆楚网、随州日报、随州论坛、随州广播电视台、云上随州、随州文明网。

    

发布会现场(随州日报全媒记者徐斌 摄)

      

        文字实录: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江涛: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参加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随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曾都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来了曾都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王晓义先生,他将围绕“辉煌十年,逐梦前行”这一主题,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介绍新曾都成立十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同时,曾都区教育局局长温前进先生、曾都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程舢先生也参加这次发布会,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部长做介绍。

    

       曾都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王晓义: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曾都的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曾都区委、区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曾都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大家参加今天的发布会表示诚挚欢迎!
       2009年7月,根据国务院区划调整,新曾都成立。转眼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节日前夕,新曾都迎来了十岁生日。十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开创了曾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代”,一个更具活力、更显和谐、更加美丽、更有未来的新曾都,清晰呈现在世人面前。
       十年艰苦创业,我们赶超基础更加坚实。10年来,我们始终恪守发展第一要务,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谋划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尤其是区委二次党代会后,我们明确了“城乡一体、工业强区”主战略,相继提出建设随州区域性中心城市主支撑、特色产业增长极排头兵、改革开放新高地、品质随州示范区等战略目标,推动全区经济发展不断“换挡增效”, 2018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475.94亿元,是2009年3.2倍,年均增长13.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25亿元,是2009年4.4倍,年均增长25.2%,多年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先进行列。宏观成绩背后,沉淀着无数个体的精彩与努力,十年过去,我区年产过亿企业达67家,程力产值突破50亿元,连续三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泰晶科技实现随州A股上市零的突破,等等……屹立新的高度、展望新的风景,我们完全有责任、有信心、更有底气,推进曾都在新的起点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十年砥砺奋进,我们转型步伐更加有力。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我们深耕专用汽车、农产品加工两大龙头,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和层次,打造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2018年,曾都专汽产量突破15万辆,抢占全国专汽市场近10%份额,“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核心区”金字招牌熠熠生辉。积极抢抓机遇,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高水平开局、高质量起步。以泰晶科技、金龙新材料、恒天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四新经济”茁壮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5.5%,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十年改革创新,我们的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放管服”改革、统筹城乡改革、农村土地改革等一批重大改革率先推进、走在前列,极大地释放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活力。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区拥有省级创新平台28个,引导企业既争第一、又创唯一,培育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8家,23个品类成为全国、全省细分市场“单打冠军”,创驰名商标9件,曾都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称号。我们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区出口备案企业数量10年增长10倍,达到230家,区域外贸出口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同类县(市区)前列,多次被评为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单位。
       十年不懈奋斗,我们的城乡面貌更加靓丽。我们牢固树立“市区一体”理念,大力实施“城乡一体”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城乡面貌华丽嬗变,曾都“气质”和“颜值”显著提升。清河东路、汉东东路全线贯通,新涢水一桥、㵐水一桥顺利通车,高铁片区、齿轮片区、擂鼓墩片区特色小镇项目相继落地,拉开了城市“骨架”,提升了城市品位。大力拆违、治脏、治乱,主城区12条主干道、334条小街小巷实现环卫市场化作业全覆盖,保洁面积310万平方米。吾悦广场项目顺利落地,城北新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河长制”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过省级考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标准建设“两大片、两条线”,彻底打通千年银杏谷交通环线“主动脉”,何店花湾、洛阳小岭冲、府河白河滩等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一幅从城市到乡村的“美丽画卷”逐渐铺开。
       十年辛勤付出,我们的民生福祉更加丰厚。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行大道、守初心、尽职责,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坚持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2.24%。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每年将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市区一体”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民生项目、惠民工程,全面启动五丰学校、鹿鹤学校建设,着力解决好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唱响时代主旋律,投入百万元重奖“最美曾都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竭力保障民生安全,连续15年命案全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我区挂图作战经验在全省推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十年激浊扬清,我们的干事激情更加充沛。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 大力实施基层党建“整区推进、全域提升”计划,“双提双健”、红色引擎工程等形成特色、唱响品牌,全面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不断提升。高扬“实绩、实干、发展”的风向标,保护担当者、宽容失误者、支持干事者,激励干部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实干家。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的工作作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政治生态更加山清水秀。
       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在曾都的发展道路上,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回首过去十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10年,是曾都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特色发展,追求跨越赶超的10年;是抢抓机遇,团结奋斗,全力落实发展要务,加快发展步伐的10年;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10年;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的10年;是曾都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10年。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重在开创未来。站在10周年的新起点,走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奋力谱写新时代曾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江涛:

       谢谢王部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所代表新闻机构。


       随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众所周知,随州是中国专汽之都,请问,作为随州专汽的主要生产基地,曾都区如何推动专汽产业高质量发展?

       曾都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副局长程舢:

       曾都区是“中国专汽之都”的主要生产基地和“汉-随-襄-十”汽车走廊的重要节点,专汽及零部件产业占全区工业半壁江山。围绕推动专汽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主要做好“四抓”。
       一是抓转型,推动品质升级。多年来,我们按照“四个转变”的总体思路,推动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已在应急车辆、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全国专汽领域的领头地位更加稳固。
       二是抓创新,推动动力变革。引导专汽企业聚焦主业,瞄准“专精特新”,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研发迭代拳头产品。截至目前,我区专汽类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拥有有效专汽产品公告5343个,江南专汽的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等创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三是抓技改,推动效率变革。以“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为抓手,加快设备技改和工艺革新,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近年来专汽企业实施技改项目40余个,投入资金近20亿元,一批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进入企业车间。
        四是抓规范,推动质量变革。严格落实专汽企业“五统一”规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力度,提升企业质量管理和品牌培育能力,构建起企业主体、政府主导、部门监督、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品牌质量共治格局。


       随州文明网记者

       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随州城区人口不断增多,城区中小学校出现大班额问题,曾都区作为随州市主城区,如何消除大班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曾都区教育局局长温前进:

       在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于201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被认定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2017年曾都区又代表随州市顺利通过了国家复评验收。
       近几年,为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市区两级政府共投资2.35亿元新建扩建学校,增加学位供给。其中,市政府投资7000万元,新建鹿鹤小学,规模为24个教学班、1200个学位,2020年9月投入使用。区政府投资1.65亿元,在两水学校新建了一栋可容纳12个班的教学楼,增加600个学位;扩建实验中学教学楼,增加300个学位;新建五丰学校,规模为小学部36个班、1800个学位,初中部18个班、900个学位,2020年秋投入使用。
       这些建设工程完成后,仍不能完全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市政府计划在城南新区新建编钟学校,规模为小学36个班、初中36个班;在高铁小镇新建弘毅中学和弘毅小学,规模分别为18个班、36个班;新建原齿轮厂片区学校,规模为小学24个班、初中12个班;迁建擂鼓墩小学,规模由现在的12个班增加到24个班。区政府计划扩建蒋家岗小学,规模由现在的12个班扩大到24个班;逐步完善文峰塔小学,直至达到24个班的规模。
       以上学校建设全部完工后,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将彻底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将如期实现。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江涛:

       我们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随州、支持曾都。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