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自然资源
满目翠绿满眼春——随州建设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纪事
  • 发布时间:2019-09-11 17:0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一湖碧水如明镜,两岸青山似画屏。
  从空中俯瞰随城,水从北向南穿城而过,涢水自西向东汇入,形成白云湖这一湖碧水。沿河两岸风光旖旎,绿荫葱茏。
  “一湖两岸”风光带、随州文化公园、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推窗见绿,已成为随州人的生活常态。
  这得益于我市数十年如一日对绿色生态的执着坚守——我市先后荣获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荣誉称号。
  当前,省委省政府将随州定位为鄂北生态屏障,并纳入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随州再次迎来绿色发展机遇。

 

绿化点缀城市,处处皆是风景

  9月6日清晨,随州城区神农公园一角,轻盈舒缓的音乐声中,几位老人正在树下打着太极拳。“近些年随州城区的公园越来越多,市民休闲有去处,环境也变好了。”市民李女士说道。
  “出行500米见园!”神农公园、白云公园、明珠广场、随州文化公园……这些公园已成为一个个“绿色节点”,承载着随州人民的“广场文化”“公园文化”和“生态文化”,使生活在随城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绿色福利。数据显示,随州中心城区12处综合公园、29处广场及街头小游园全部免费开放,市民出行500米可见园,开窗可见绿。
  将镜头拉高到城市上空,网格般的绿荫廊道用绿色拥抱着随城。绿随路建,路建景成。迎宾大道、炎帝大道、季梁大道、编钟大道等大道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绿化,打造了城乡一体、统筹协调的城市绿色屏障,形成了生态盎然的景观效果。
  “把花园搬回家”,打造园林式小区是众多小区打造成宜居小区的目标,在滨湖湾小区、汉东星都小区等地,花团锦簇、绿景盎然,草坪绿地、健身广场等形成了一处处小花园、小游园,这是随州人打造绿色家园的缩影。拆墙透绿、扩地增绿、见缝插绿,小区随处都可见绿意,只要在家中推开窗,就可以看见一片片绿色掩映下的动人景色。
  “截至2018年10月,随州中心城区绿地率达34.46%,绿化覆盖率达39.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48平方米。”市城管执法委园林绿化科负责人刘华贵说。

 

上山植树造林,荒山披上“绿衣”

  走出城市,来到广阔农村,只见荒山尽绿,层林尽染,秋天的随州,远山近川显得格外绚烂。
  2015年,我市以“绿满随州”为抓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在山上再造一个新随州”。为此,我市投入绿满行动资金9.3744亿元。
  神农丰源在随县尚市镇流转低丘岗地及荒山2万亩,创办随县万亩牡丹产业示范基地;岳雄丰在随县澴潭镇流转林地1.2万亩,打造高标准油茶基地4000亩……三年间,71家公司企业、251个合作组织、704个造林大户进入林业行业,投资总额达7.2亿元,社会资本成为造林绿化主力军,一些长期没有绿化的宜林荒山披上了绿装。
  2015年至2017年,我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84.9万亩。各地将绿满行动与荒山绿化、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建设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等林业产业基地,积极创建森林城镇、绿色示范乡村,打造了一批绿化精品和亮点。到2018年,全市已建设“绿色示范村”308个,其中省级253个,市级55个,建设省级“森林城镇”8个。
  随着“绿满随州”行动收官,随州市委、市政府立即发出了向荒山进军的冲锋号令。2018年开始,正式启动“精准灭荒工程三年计划”,两年累计完成灭荒造林9.6万亩,占三年总任务的111.05%,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

 

坚守生态底线,推进绿色发展

  2019年7月9日12时,我市新能源(风电和光伏)累计发电量达到100.03亿千瓦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占全省新能源累计发电量的29.3%,位居全省第一。这相当于从2012年新能源发展至今,我市7年间全社会用电量的41.37%。根据测算,如果将新能源累计发电量100亿千瓦时的电能换成标准煤,相当于累计节约400万吨煤,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这是我市绿色发展的一个剪影。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补齐绿色发展短板。农林业上,鼓励社会资本上山下田,在山上再造一个随州,形成50多万亩的木本油料产业;工业上,推动专汽、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走创新驱动之路,加快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发展,淘汰了一批“三高一低”企业;生态旅游业上,在擦亮炎帝、编钟、大洪山、西游记等文化品牌的基础上,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增长极。
  构筑鄂北生态屏障,这是省委赋予随州生态环境保护的新使命、新定位、新要求,也是推动随州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切实把生态环保放在压倒性位置,以开展生态环保九大攻坚行动为抓手,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以重点攻坚促生态保护、建绿色家园,力求构筑鄂北生态屏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满目翠绿满眼春。在构筑鄂北生态屏障,建设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征程中,随州正乘着绿色快车,疾驰前行。

    链 接
  1、新中国成立以来,随县人民政府极其重视植树造林,设有专门职能机构,冬春造林植树形成固定制度,至1987年取得较大成绩,其时城市绿化覆盖率为12.08%,公共绿地面积16.6公顷,人平占有绿地面积1.6㎡。
  2、2009年,我市获评省级园林城市。2014年,喜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一湖两岸”滨湖风光带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截至2018年,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为551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8㎡,绿地率和绿化覆盖面积分别达到34.5%和39.8%。
  3、2015年至2017年,我市在“绿满随州”行动中,完成造林绿化面积84.9万亩。2018年启动“精准灭荒工程三年计划”,2018年和2019年两年累计完成灭荒造林9.6万亩,占三年总任务的111.05%,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截至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11%,森林蓄积量达1947.3万立方米。
  4、2018年,我市率先在全省成立12个环保专业委员会,开展污染防治“九大攻坚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PM2.5均值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占比增幅全省第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