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随州文化
青铜编钟大师项绍清成功复制周代编钟
  • 发布时间:2023-04-08 10:0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近日,由我市国家级非遗“青铜编钟制作技艺”传承人、“荆楚工匠”项绍清复制的周代编钟——大型礼乐重器“天子长安”编钟,落户古都西安。该编钟是迄今为止我国枚数最多、音域最广的天子级编钟,其面世后将进一步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天子长安”编钟是严格遵照周朝礼乐制度中“天子四面悬挂钟磬(宫悬)之制”铸造而成的青铜器编钟,规格居礼乐制度排序最高等级。全套编钟总长2155厘米,总高290厘米,重达10吨,共由111枚钟构成,分四组三层悬挂,创编钟枚数之最。此编钟更开创了当前编钟音域的极限,其音域横跨G1(大字一组G)-F8(小字五组F),比现有编钟最低音还低3个音,比钢琴的最高音高出3个音,音准达到现代演奏乐器水平,满足了现今创作出的一些更高难度曲目的演奏,以及与其他乐器的编队合奏,音色较之前编钟也有着显著突破。无论规格、钟枚数、音域、音色还是铭文、纹饰都展示出礼乐重器的磅礴之势。
    编钟最高一层镌刻着钟名“天子长安”的铭文,钟体、钟架铭文由《诗经》周颂、大雅和乐律构成,编钟的龙纹、鱼纹、绳纹等纹饰主要取自陕西地域周朝时期出土文物,钟架立柱造型为上古时期神兽之王“犼”,与华表神兽造型一致,凸显礼乐重器的威严与力量,每个细节都蕴含着文化力量。“天子长安”编钟是一套音色统一、声音纯正、音准偏差极小的高质量水平的编钟。
    据了解,这套编钟从策划、设计到铸成历时十年,是严格按照陕西宝鸡眉县窖藏出土的周代编钟原型,同比例缩放制作而成。随州市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项绍清带领的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研发,采用古代制作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方法,以铜、锡、铅为材料,科学配比铜锡铅合金含量,经过制模、翻型、脱蜡、焙烧、青铜熔炼、浇铸、打磨、校音等数十道复杂的工艺流程,雕刻合瓦钟造型,采用失蜡法铸造,历时2年半时间制作完成,是编钟制作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据悉,西安外事学院为“天子长安”编钟专门建造了演奏剧院,组建了“天子长安编钟乐团”,将用这套编钟恢复和演奏出以《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六套周朝乐舞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礼乐。同时,他们已经启动出国巡演计划,“天子长安”编钟将在世界奏响“中国声音”,不仅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彰显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代表中国向世界传递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

▲项绍清为完成的编钟组件试音。

▲“天子长安”编钟的铭文。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李文军摄影报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