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随州文化
文峰塔:随州的文运之塔
  • 发布时间:2023-02-11 18:1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在我国,塔的种类繁多、随处可见,它是一种有着特定形式和风格的传统建筑,承载着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

在随州城东的涢水北岸,有一座神奇之塔、文运之塔,它古朴而又挺拔,千百年来一直巍然耸立,扎根在古今随州人的心中,成为随州历来文运昌盛和繁荣延续的见证。

这便是远近闻名的随州文峰塔。

随州崇文之风由来已久,所以人们对文峰塔的重视程度便可想而知。据悉,文峰塔的前身为“文笔塔”,始建于唐朝初期。现存的文峰塔位于随州市曾都区文峰塔社区,是清光绪十年所重建。它北托古城,南眺新区,西呼望城楼,其名字蕴含着文运宏开、英才辈出、登峰造极的寓意。民间也有人称之为“文丰塔”,寄托着优秀文化源流丰沛、风土物产岁岁丰收的愿景。

文峰塔属典型的唐初楼阁式砖塔建筑,塔身为正八边形,上下锥状,共七层,高25米,四周都用青砖条石砌成,酷似托塔李天王那神通广大的宝塔。塔基以上两层分别刻有“文昌、财神、神农、菩萨、观音、罗汉、祖师、鲁班、杨将军”等字样,可谓诸佛、仙、匠齐会,护佑一方百姓周全。刻字为颜体,笔法苍劲古朴,字下留有拱形假门。塔基的北方有两扇石门,门扇上雕刻着手持大刀,威风凛凛的武神,正上方刻有“珠光耀彩”四个大字,石门东侧刻有“史城训知”四字,四周全是精美的花纹。石门西侧,刻着建塔记事文。

塔上端各面,共有十门六孔,门与孔相互串通,错落排列。塔角层层屹然挑起,煞是宏伟,像是有生灵在繁衍、苍龙在飞腾。据说拱门内曾供有神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虽已损毁,但现今的文峰塔依然是色香古朴、气势恢宏,清秀而不俗、神圣而有灵。

据清同治《随州志》和文峰塔碑文记载,随州城东南望城岗旧有文笔塔,所以唐宋元明时期,随州“文人学士层见叠出”。“明末兵燹,塔遂倾圮”,为重现文人学士的史前盛况,清道光九年,城南士绅杨秀岩倡导,在民间筹款重建了文笔塔。至咸丰、同治年间,文笔塔遭受战乱损坏。光绪十年五月,也就是1884年5月,知州主持在城南沿用文笔塔名另建一座宝塔,通称文峰塔,时知州吕恂还亲笔撰写了《重建文峰塔记》。原受损的文笔塔于1966年拆除。

2012年,为纪念和保护文峰塔,随州市政府批准修建了文峰塔广场。广场占地3万多平方米,全部呈现明清时期的仿古建筑格局。整个建筑群斗拱层叠,画栋彩柱,雕门透窗,走在广场的青石路上,如同进入了倒流的时光里。在广场的南北两端分别建成“文峰街”仿古牌坊,东面建有“紫气东来”牌楼,以衬托出古老文峰塔历史的厚重。广场内的明清仿古商业街,全部采用青砖白墙灰瓦的特色建筑风格,更加凸显了古朴的文化风韵。

不难想象,过去重修文峰塔的原因,是为了打造一座地标式的文化灯塔,给随州的文人带来灵气,给百姓带来福报。所以自塔建成之日起,就理所当然寄托着、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随州人的梦想。

今天寻访文峰塔,走进那古朴的文峰塔广场,你会看到塔身被时光侵蚀过的斑驳墙面,地上被岁月漂白过的参差石条,仿佛听见文峰塔在娓娓诉说,向世人讲述它所走过的历程,所见证过的沧桑,还有那曾经的繁荣、鼎盛与辉煌………

随州自古人杰地灵,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炎帝神农的出生地和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是春秋初期开创儒家学说先河的季梁文化的起点,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文化和中华礼乐文化的巅峰见证地,是大夏皇帝明玉珍的故乡,也是隋文帝杨坚曾居住和崛起的地方,有以紫阳真人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大洪山为中心的佛教文化,神农文化、曾随文化、詹王文化、治理文化和革命文化等交相辉映。

随州南北通衢,历来人才荟萃,寓居或寻访随州的文人墨客、词杰诗才甚多,唐宋之后更是名人及文人辈出。欧阳修在随州生活了十八年,居住在随州城南,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宋庠、宋祁、欧阳修三人曾在随州,谈诗论文,抒发抱负,交往甚密。除李白、刘长卿、欧阳修、黄庭坚及“二宋”之外,还有沈佺期、王维、韩愈、梅尧臣等人。李白在随州曾作出“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著名诗篇,宋代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还在随州由衷地发出“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的感慨。

以上足以说明,随州的确是文运宏开、繁衍发展的理想之地,而这些又是否真的和文峰塔给随州带来的灵气有关呢?这一切,都等着你来辨识与考证。

来文峰塔,你可以看到那遒劲有力的题字,那栩栩如生的诸神雕像,那仿佛飞天一般的檐角,那塔顶上历经风吹日晒凌霜傲雪的小树;你可以领略那雄伟的气势、神异的造工、深沉的寓意,甚至可以感受到它那丝丝的灵气。

来文峰塔,你还可以听到一段段神奇的传说——有李白受辱惹太白金星发怒的神话,有建塔时受鲁班指点“箍塔”的传说,有为镇压青龙精水怪而建造“镇妖塔”的故事,甚至有日本侵略者到随州误以为是炮楼而久攻未损的传闻等等。这些,都寄予了人们的良好愿望,也为文峰塔增加了许多神秘而传奇的色彩。

来文峰塔,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倾听远古的厚重的回声,探寻随州文化独树一帜、源远流长的古典神韵;置身新时代发展变化的火热场景,感受“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的勃勃生机。

文峰塔历史悠久,加上其前身的文笔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历经战火和纷争中还能独善其身、屹立不倒,预示着随州传统文化必将生生不息、代代传递。文峰塔堪称古随城的地标建筑、文化符号,也源源不断在为新时代的随州注入引以为豪的文化自信。那高高矗立的文峰古塔,像火把——传递文明的火种,只有火把照过的地方,才有了文明之光的闪耀;像号角——仰天长鸣,吹响激励随州人不断进取的旋律;像利剑——直插云霄,也直击人们的心灵。或许,这正是文峰塔永恒的魅力所在,是随州人自信自强的缘由所在。

白云湖畔的风儿轻轻吹过,历史与未来在这里碰撞,期待与呼唤在这里交响。传承千年的文峰塔,是随州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熠熠生辉的一座丰碑,正聆听着随州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悦耳足音。(贺卫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