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随州文化
叶家山墓地三百余件出土文物展出
  • 发布时间:2018-11-02 11:2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11月1日,为纪念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随州博物馆推出了早期曾国·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临时展出,展出时间将持续一个月。
  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的考古发现,是继曾侯乙墓之后随州地区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也是近年来全国西周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对于西周考古和曾国历史的研究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解开了自曾侯乙墓发现后,长期困惑学术界的曾随之谜问题,得出了曾国就是西周早期周室赫赫有名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新认识。2011年、2013年,两次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8700平方米,发掘墓葬140座、马坑7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原始青瓷器、漆器及象牙器等器物6000余件(套)。该考古发现入选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1年、2013年中国考古最有学术价值六大新发现”。
  走进位于随州博物馆南侧的展厅,整个展厅分为上下两层,展出面积共1390平方米,展线长458米。展出共分为“神奇发现、赫赫姬曾、礼乐交辉、华美宝藏”四个单元,展出300多件精美文物。
  在本次纪念展中,大量国宝级文物将首次惊艳亮相。如出土于M111的一套保存完好的编钟,编钟由1个镈钟和4件甬钟组成,是迄今所见我国西周时期出土数量最多、年代较早的成套双音编钟,对研究我国古代乐悬制度及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如M111出土的一件铜簋上发现了“犺作剌(烈)考南公宝尊彝”的铭文,说明“南公”是曾侯的直系祖先,对于确定叶家山为姬姓曾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文字资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