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随州特产
“香”约随州“菇”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20-12-24 09:2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这是一片富饶而神奇的热土,这是一个催生希望与美好的地方,这里就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国编钟之乡——随州。
  在中国食用菌版图上,随州香菇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经过40余年的发展,随州已成为全国四大香菇主产区之一、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交易中心、全国重要的香菇加工出口基地。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随州地处长江、淮河流域交汇地;境内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三山环绕;丰富的栎木资源,适宜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随州优质香菇生长的理想环境,尤其是随州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花菇率高达50%以上,是国内优质香菇最适宜的主产区。
  香菇在随州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炎帝神农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农耕文明的先河,现存于世的炎帝神农环抱食用菌的画像,充分展现了随州与香菇结缘的悠久历史。
  随州香菇菇柄短、菌盖厚、花纹如刻,裂纹洁白,不仅外观品质出类拔萃,而且内在品质更是卓尔不凡,具有菇香醇厚,细腻爽滑的独特口感和风味。难以复制的独特品质,成为随州香菇走向全球的免费通行证,使随州香菇在海内外广受赞誉,为随州香菇在全球赢得了广阔市场。
产业壮大点“菇”成金
  从零星分散种植,到基地生产、出口创汇,再到转型升级、精深加工,如今,随州香菇产业从当初提篮小卖的小副业发展为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国家级“单项冠军”,成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目前,随州共有香菇企业185家,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大中型香菇交易市场5个,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和加工出口基地,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专技人员1万余名,常年从事香菇产业30万人以上,产业链产值已超过300亿元。香菇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优势特色产业、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外贸支柱产业。
  2020年,全市香菇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基地超常规发展,种植规模预计2.6亿袋,其中5万至10万袋基地37个,10万袋以上基地79个,日生产能力1万袋以上的集中制棒厂60个,年集中制棒能力8000万袋以上。尽管受疫情影响,随州香菇产业仍“逆势而上”,全年干菇产量7万吨以上,出口可达6亿美元以上,同比均大幅增长,稳居全省同行业第一。
擦亮名片香飘万里
  近年来,随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打造“随州香菇”国家品牌,大力培育香菇精品名牌。全市有5个香菇品牌获得原产地注册,6个品牌通过国家质量标准体系认证,4个品牌通过美国质量安全体系认证,13件产品获得国家农业“三品一标”认证,3个品牌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大洪山”“三里岗”“楚品源”等企业自主香菇品牌名扬海内外。
  2018年,“随州香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并入选全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二十强。2019年,被列为全国首批优质农产品目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并被列入“2019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品牌价值评估为16.88亿元,影响力指数位居评选的全国100个品牌第12位,居食用菌之首。2019年、2020年“随州香菇”连续两年登录央视多个频道,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随州香菇远销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6亿美元以上,其中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7家,现涌现出品源现代、裕国菇业2家香菇深加工企业,产品出口双双突破1亿美元,带动全市香菇深加工产品出口3亿美元以上,占据全市食用菌出口份额的半壁江山。随州香菇产业疫后“逆势而上”,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为疫后重振提供了宝贵的“随州香菇经验”。 
“香菇十条”真金白银 助力产业发展
  近日获悉,我市出台《关于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简称《意见》),10条政策“干货”真金白银助力香菇产业发展。
  《意见》中明确提出把随州打造成为“一心三基地”,即服务全国的菌种研发推广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化香菇种植基地、全国知名的香菇出口基地和国家级的香菇精深加工基地。从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强化品牌建设、强化创新融合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强化香菇产业平台建设、强化推进机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了对香菇菌种研发、推广的奖励政策,对香菇种植基地、精深加工项目、新引进香菇企业、香菇企业重组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对香菇企业品牌建设、香菇产业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措施。提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市年产菌种达到5000万公斤以上,规模制棒达到5亿袋以上,年产干菇提高到10万吨以上,香菇产业出口规模突破10亿美元,其中精深加工产品占香菇出口的70%以上,香菇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
  《意见》提出对达到相应规模的菌种研发实体、菌种生产企业一次性给予10至50万元奖励。对新建10万袋以上的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新型香菇种植基地,一次性奖励10万元,每增加10万袋再奖励10万元。对新建香菇精深加工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香菇企业每出口1美元,奖励0.04元,对新增出口干鲜菇和香菇精深加工产品分别再奖励0.02元、0.03元。对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产品进入大型商超销售等,分别给予相应补助、奖励、补贴。对新引进的香菇企业和技改扩能新建香菇加工项目,达到合同约定的,前五年按对地方贡献给予奖励。对获得中国质量奖、长江质量奖、编钟质量奖的香菇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主导起草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由市财政一次性奖励10万元,再由企业属地财政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年出口在1000万至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提供500万元至3000万元融资担保支持。对在境内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香菇企业给予3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新三板”“新四板”挂牌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成功发行债券的企业,按照发行额的3%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