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随州特产
枣乡蜜枣香
  • 发布时间:2019-12-25 10:3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涂小丽
打印

                            

  随州蜜枣看唐镇,唐镇蜜枣看华宝。

  唐镇,即唐县镇,乃“千年枣乡”也。镇内枣树星罗棋布,树龄多在几十年以上,成百上千年的也并非鲜见。枣子品种繁多,有尖枣、滚枣、秤砣枣、枕头枣等等,生吃清脆可口,甜入心脾,但容易干瘪、霉烂,不易久存,因此,就要将它制成蜜枣了。而加工蜜枣的原材料——罗汉枣,主要产自于华宝山一带。

  据传:清朝乾隆年间,随州胡凌兴首创金黄蜜枣,色泽如樱、透明见核、味甜似蜜、沙酥爽口。州官将其奉献给皇帝高宗。高宗观之形体均匀,食后甘之如饴,赞曰“随州蜜枣胜似仙桃”!由此被列为贡品,声名远播。随州蜜枣现为“湖北十大名产”之一,并在第三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中国优质食品”称号,实为馈赠亲友之佳品。

  上世纪70年代,华宝乡唯一的乡办企业就是蜜枣加工厂。每逢青枣成熟时,村民们便将其打下来,送到蜜枣厂里出售,换些油盐柴米钱。蜜枣厂收到的青枣良莠不齐,第一步就是把枣子倒在特制的铁筛子上反复筛选,小者漏下,合格者留之,再剔除里面的破枣、烂枣等残次品,晒成红枣,以弥补收购开支,降低成本。

  青枣分级后,就可以给它划缝了。那时,划缝纯为手工操作,工具十分简陋:先将两指宽的竹片从中劈开,夹上四五根缝衣针,再用棉线扎紧,不让其松动、滑脱。工作时,左手捏着枣子的两端,右手握针,顺着枣身纵向划拉,并不时转动枣子,将四周划遍,最后再划两头。划缝时用力要均匀,深浅以枣身一半为标准。缝浅了,糖液不易渗入;缝深了,枣子容易破碎。当初,很多工人掌握不好力度,时常把左手手指划破,鲜血淋漓。后来,有人在实践中发明了一种木制“刮枣器”:在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中间按需挖一个圆孔,孔的周围安上钢针,可将大小合适的枣子竖放在孔洞上;木板的上面还有一块能够控制上下移动的木板,中间有一圆柱,只要用力朝下一压,划好缝的枣子便应声而下,落入下面的盆里。这种方法比较安全,质量也有保证。再后来,又有人根据缝纫机的制动原理,将纯手工的木制“刮枣器”改进为半自动的铁质划枣机;他们能够将几颗枣子连续放进带“刺”、直立的圆筒里,脚踩踏板,“撞杆”一伸一缩,划好缝的枣子即源源不断地流入容器里,动作轻巧,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也许用不了多久,一台台全自动的划枣机就会从这些能工巧匠的手里诞生。

  从青枣到蜜枣成品,要经历选料、分级、划缝、水漂、煮糖、糖渍、烘焙、冷却、复烘、包装等十道工序。枣子划缝后,倒入大陶缸或水泥池内,然后注满清水浸泡,去其杂质,使肉质松软。两小时后,用丝勺捞出,放入锅里煮沸,再用清水漂洗、过滤,放进糖锅里大火蒸煮。青枣在糖液中上下翻涌,散发出一阵阵浓郁的香气,甚是诱人。等枣子由青转黄时,将它们一起倒入冷容器里,静置40多分钟,以便让枣子与糖液充分混合,吸足糖分。然后取出枣子,送至烘房烘烤或摊在太阳下暴晒。待其半干,用手指将之捏扁,呈马蹄状,再继续烘烤,直到表面泛白霜,蜜枣即成。如果要将青枣制成品相更佳、营养更丰富、口感更舒适的阿胶水晶蜜枣,则少不了蜂蜜。其制作方法与前面一样,只是将白糖换作蜂蜜而已。

  中国蜜枣分三大系,即京式蜜枣、徽式蜜枣和桂式蜜枣。随州蜜枣究竟隶属于哪一系?不敢妄下定论。但其曾被钦定为宫廷贡品,风味独特,过“口”不忘,倒是不争的事实。

  自《诗经》“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始,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枣树的诗篇。因为它是清贫树: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旱涝之地,不任稼穑者,种枣则任矣”。它是君子树:根不争地,冠不争天,叶不争春,花不争艳。它更是报恩树:只要你给它一次生命,它就还你千百年的果实。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更是兼具枣树的性格与品质,留下一段段千古佳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唐县镇依托本地资源,大力开发生态产业。今日的华宝山村,已经入选我省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柏油马路贯通全村,村里曲径环廊,花果飘香;山顶有亭,河边有榭……宜居乡村初具规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