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圣地车都
专汽之都的“新能源化”转型 ——聚焦随州新能基地建设之二
  • 发布时间:2023-03-28 08:4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日前,程力集团与成都壹为新能源合作的新能源商用车底盘项目正式揭牌。我市专汽产业朝“新能源化”方向又迈出关键一步。
  新能化、智能化是专用汽车转型的必然方向。随州作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抢抓“双碳”战略实施、“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等发展机遇,围绕产业基础和优势,大力集聚新能源汽车创新链、产业链优质资源,加快驶入新能源商用车新赛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抢抓机遇乘风口驶入新赛道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预计2025年全国新能源专用车渗透率将达到20%,这是一片蓝海。”……
  日前,一场关于专用汽车转型升级的研讨会在曾都区举行。推动“新能源化”转型,成为众多专汽企业的共识,也是众多企业正在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的有序推进和新能源技术的加速迭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在商用车和专用车领域,呈现传统汽车大幅下滑、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态势。这对随州专汽及零部件企业来说,既是巨大挑战,也是在新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风口”。
  据统计,2022年,随州传统专用车年产量14.9万辆,占全国总量的15.2%,其中新能源专用车年产量1920辆,占全国总量的1.3%。“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新能源商用车赛道上跑步前进。”市经信局总经济师王洪刚表示。
  抓招商、谋项目,抓配套、强合作,抓研发、上产品,抓龙头、强链条......我市围绕建设全国新能源商用车示范基地的目标,高位推动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全市70家在产的专汽资质企业均可以配套生产新能源专用车,产品涉及环卫、物流、工程、应急、旅居等5个类别175个公告品种。
   龙头聚力激活资源转型提速
  湖北新楚风公司车间内,一辆4.5吨的厢式物流车与众不同,它是我市生产的首款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并排摆放的,还有新楚风自主研发生产的纯电洒水车、垃圾压缩车等新能源车型。
  我市拥有程力集团、湖北新楚风2家新能源商用车整车资质企业。“这是随州推动专汽之都新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础,也是必须要激活的宝贵资源。”王洪刚说。
  新楚风是我市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一名“老兵”,2015年开始生产纯电商用车整车。去年,新楚风通过资产重组和引资引智,实现凤凰涅槃。
  “我们依托清华工研院支持,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进行氢能源商用车的正向研发,力争站上氢能源商用车的发展潮头。”新楚风公司总经理彭浪表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新楚风坚持“双轮驱动”,一方面立足现有基础对多款电动车型迭代升级,顺利推向市场;一方面加快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正向开发,在氢能新领域加速占领制高点,目前部分新品正在进行路试,预计今年进行批量生产。
  新能源革命也加速影响着程力集团。作为随州专汽龙头企业,程力很早就意识到了新能源化转型的重要性。在2015年取得了新能源商用车整车资质后,迅速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公司,布局发展新能源商用车。
  “前几年,新能源的市场并不大,我们坚持稳步推进,紧贴客户需求,先后开发了以环卫车为主的12款新能源车型。”程力集团副总经理、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倪文涛介绍。去年,程力新能源板块加速发展,新能源公告车型达到78款,实现产销1300多台。
  程力集团还牵手成都壹为新能源,双方合作的5000台新能源商用车底盘项目近期已正式启动。“成都壹为是一家整车设计研发公司,双方强强联合,激活了程力新能源整车资质,不仅将带动集团新能源板块突破性发展,也将用自主研发底盘为随州专汽转型作出贡献。”倪文涛表示。他介绍,程力计划今年产销自主底盘及改装新能源车2500台,新能源车产值达到7亿元,在集团汽车板块占比达到8%。
  齐星、重汽华威、凯力等专汽企业,也纷纷紧跟市场需求,推出重卡、环卫等新能源车产品,带来新的发展亮点。
  从上装改造到整车生产,从传统动能到新能源,随州专汽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变革。
   链上发力迭代升级打造集群
  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崛起,也为汽车零部件发展带来新机遇,推进零部件行业加速转型。
  我市拥有车身、车轮、车灯、铸造件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120余家。为新能源汽车配套,技术研发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聚焦,成为这些企业当前转型的重点方向。
  齐星集团主营的车身(驾驶室)业务在国内商用车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陕汽、上汽红岩、东风、徐工等行业知名厂商都有紧密合作。去年,齐星与自由汽车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开发、打造更适合新能源重卡的驾驶室,第一批50台已于去年11月交付使用。
  齐星集团董事长郑强说:“2023年,将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突破性发展新能源重卡、房车等,让亮点更亮、精品更精、特色更特。”
  东风马可迅车轮是行业一流的高端乘用车铝合金车轮制造公司,该公司采用独有的轮辋减薄技术,能够为高端客户提供更轻量化、更安全的产品。在该公司产品展厅里,为高端新能源车型蔚来ET7和岚图追光全新开发的产品十分吸睛,车轮直径达到20寸,造型十分炫酷。
  该公司副总经理钱三强介绍:“采用轮辋减薄技术,车轮重量更轻且真圆度可达到0.15mm以内,更契合新能源车企对车轮的要求,今年计划产销40万只,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配套占比超50%。”
  华龙车灯是车灯行业的“小巨人”,为东风汽车、一汽集团、上汽依维柯、三一重工集团等国内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配套。近年来,该公司搭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顺风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能源车配套车灯,并成功与知名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牵手,实现订单不断。
  转型中,传统的在加速迭代升级,新兴的在加速布局落子。我市初步构成了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铜箔、电机,以及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等零部件和原材料产业链,努力推动形成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我市发挥湖北省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湖北省应急产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作用,整合吸纳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先进技术资源。投资15亿元的国家级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检测研发基地,今年10月可交付使用,并积极整合引进武汉襄阳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资源,提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试验检测服务。
  市经信局局长刘涛介绍,我市将通过嫁接重组、存量盘活、优化整合,充分释放新能源专用车产能,力争用3到5年时间,新能源专用车年产量达到5万辆,占全市专用车总产量比例超过20%,逐步建成全国新能化智能化商用车生产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