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随州>旅游信息
看醉美画廊大洪山
  • 发布时间:2016-09-29 10:1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admin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大洪山旅游新镇慈忍公园

车在路上行 人在景中游

农房“五改”新家园

生态宜居新农舍

333省道大洪山区域景观带

涢水河岸边的长岗镇民俗新居


    金秋时节的大洪山,林木环绕、郁郁葱葱,水河碧波荡漾、河畔花红柳绿。绿色掩映之下,一条条整洁的通村公路犹如一条条美丽的丝带,蜿蜒曲折,逶迤绵长,把散落在村子里的各家各户串了起来。道路两旁,一株株紫薇含笑怒放,一排排桂树吐出新绿,一棵棵香樟精神抖擞。再看民居,黑瓦灰墙的“荆派”风格让人眼前豁然一亮,走进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副东晋陶渊明曾在《桃花源记》中描绘出的美丽乡村图景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大洪山在实行“美丽乡村、百里画廊”建设后的华丽转身。
    美丽乡村——绘就一幅写意山水画
    今年夏天,黄木淌村郑家台的小游园休憩点引得不少前来大洪山景区的游客频频驻足、不时照相,许多游客惊叹于一个乡村还有这样美丽的小广场。
    行走在黄木淌村,眼前排屋有序、古木成荫,耳旁流水潺潺、鸟鸣啾啾……黄木淌村已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甚至引得市长“点赞”。环境大整治,村庄靓起来。由于村庄紧邻镇区,“寸土寸金”。村委会一班人从“五改四化”入手,集中整治“脏乱差”,对沿线可视范围内危房、破旧栏舍、乱搭乱建等进行拆除,共拆危旧房屋等8栋(间)1000多平方米。大面积改造,扮靓村庄面貌。对旧房和裸露外墙统一按照新荆楚派风格进行装修,共粉刷装修墙面一万余平米,坡屋顶2000多平米,修建镂空花墙800多米,安装路灯15盏。现在,郑家台整洁干净的居住环境与优美的休闲广场交相辉映,面貌焕然一新。资金大投入,干劲鼓起来。建设资金全力保障。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实行据实奖补制度,为了又好又快地显现成效,建设资金由财政部门全部保障,同时在农户遇到实际困难时,村干部积极帮助联系施工队伍,并主动提供启动资金,这既增加了干部干事的公信力,也体现了村委会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坚定态度。截至目前,郑家台村美丽乡村建设共投资160万元,户平2万元。
    黄木淌村的成功是我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以来,景区认真贯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山上一个5A,山下多个4A”为主题,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庹家村柳树淌、洪山坪村王家湾、东庄畈村铧场湾等多个新居民点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同时我区在资金和土地方面优先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市财政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去年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项目补助。同时,党工委、管委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百里画廊”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给力美丽乡村建设。
    串点成线——精心打造乡村旅游
    穿行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你可以驻足庹家村的秀才屋脊,在村头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可以在熊氏祠村农家风情庭院里休憩、赏景,沿着山径闲庭信步……
    2015年以来,大洪山按照“全景大洪山”战略构思,积极实施旅游兴镇及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景区已发展乡村旅游项目5个。
    上景植物园林是配套百里画廊的一项招商引资重点工程。以333省道为依托,流转周边土地300亩,打造景观带。全园以植物造景为主,共栽植60多个树种,分为上中下三层栽植,以体现多样性、多元素性为特点。植物园色彩搭配丰富多彩,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观赏效果突出。待来年3月,一个集园林绿化、观光游览、苗木培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特色景观将呈现在游客面前。
    美丽乡村,不仅让诗意的栖居成为现实,也让依偎他的人拥有了田园牧歌式的温馨与浪漫。2015年元月,湖北大洪山花果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黄木淌村流转荒山3000亩,建设花果海基地,即五区两海一库一圃一中心多带(桃园区、梨园区、百果园区、干果区、农家乐区、采摘区、荷叶海、海上乐园、农产品展销室、冷库、苗圃、路边多条采摘带)。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共栽植油桃、香梨、核桃等果树12万株,今年效益初显。此项目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旅游发展中,起到推动和推进作用,对大洪山的产业布局,尤其是旅游产业的布局起到引爆作用。
    东庄畈村原石部落、熊氏祠村观音湖汽车露营基地、喻家湾村乡村嘉年华,一个个乡村旅游项目的落地,一条条精品线路,将“一村一韵”的精品村串成线、连成片,将一颗颗散落的明珠串成一条璀璨的珠链,整合生态、旅游和文化优势,为灵秀大洪山添彩。
    武汉大学骄楚规划设计团队为景区编制的 《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为景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共规划5个精品村和7条精品线,这些精品村和精品线有山水资源依托、有优势产业支撑、有传统文化特色,形成了“一轴两带五片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框架。
    内外兼修——养成美丽乡村文明范儿
    如果把美丽乡村比喻成一位温婉的江南少女,那么美景是她俏丽的外貌,文化就是她高贵的灵魂。一颦一笑,彰显村庄的内涵和特色,折射村民的整体素质。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村容村貌的改善上,必须要以文化作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讲究“村美、路美、田美、山美、水美”,但最终目的是“人美”。我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不但改善村容村貌,也潜移默化地推动乡风文明的发展,提升村民素质。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努力使人居环境美起来。坚持规划先行,让田园风光、农家情趣永驻乡间。好的村庄规划,是凝固的艺术、历史的画卷。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我们依山就势、傍河就景、错落有致,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生态田园风光。有条件的地方,我们设计前庭后院,建设“微田园”,既满足群众发展种养副业的需要,又彰显鸡犬之声相闻的农家情趣。同时大力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程,从垃圾治理抓起,因地制宜建立和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模式,建立村庄保洁队伍,推进环卫工作一体化,努力消除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等现象,做到无缝对接,覆盖盲区死角,打造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良好环境。同时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管控制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外部环境的变美,更是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生活习俗的蜕变。
    走进庹家村村级文化广场,最醒目的是千米文化墙,细细瞧去,内容丰富多彩。有村规民约,有“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有中华传统美德“仁”“孝”“忠”“廉”“义”,满满的正能量,简直就是一部做人的“百科全书”。通过文化墙的展示和宣传,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品位。
    傍晚,凉风习习。信步走在喻家湾村、黄木淌村的村级文化广场,音乐劲爆,村民自发组织的广场舞跳得正嗨。“现在村民生活好了,休闲的时间多了,也希望像城里人一样,有点文化娱乐活动。白天到农家书屋看看书,晚上到广场大家跳跳广场舞,既学到了知识,又收获了健康。”广场舞的组织者、喻家湾村妇联主任胡桂玲告诉笔者,“自从建起了文化广场,全村格外风清气正了,吵架声没有了,麻将声消失了,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充实、更滋润了!”
    掸尽尘埃华光灿,别有天地春风来。大洪山的灵性彰显着智慧,厚重的历史诠释着美丽。通过“美丽乡村、百里画廊”建设,大洪山正完善着自己的“形”,丰富着自己的“神”。2万大洪山人民的大手笔勾画,正经历着化蛹成蝶的惊人嬗变,实现着在寻常与不寻常之间的又一次超越与升华。此刻,一个“干净整洁、生态环保、宜居宜游、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向我们款款走来,在这片灵秀的沃土上奏响“十三五”的华彩乐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